今年这个夏天,一个名曰“超级女声”的荧屏歌赛,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火爆异常。南京参赛者竟超过万人,用盛况空前来形容毫不为过。记者每晚散步途经南京电视台门口,都可见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种车辆停满路边。电视歌赛不是什么新玩艺儿,但“超级女声”何以能如此吸引上至八旬老妪,下至妙龄少女?又何以能吸引观众眼球,每晚对出镜选手评头论足?值得研究和思考。
“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策划的一个比赛,湖南卫视在国内电视界被称誉为“电视湘军”,因为他们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在传统观念中,能上电视表演的人台容不能太差,不说个个得是俊男靓女,起码也要有几分看相。然而,“超级女声”打破了这种约定俗成的“定律”,提出了“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的参赛原则。这个原则迎合了相当一部分喜欢唱歌甚至唱得相当不错,但形象平平缺乏上台自信心以及机遇的人。
降低电视上镜门槛,把原本只有长得漂亮的人才有机会的比赛,交到了大众手里,使之形成了“大家唱”。于是,观众在镜头前看到了太多太多长得非常不好看的选手,许多观众边看边说“怎么这么丑啊,真愚”、“五音不全,唱得太差了”一类话。这些评价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并不充斥恶意。而那些“外观”不行的选手敢于站到镜头前“愚乐”,就是对自己的挑战。恰恰因为这些“愚乐”者的存在,才有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娱乐才会诞生。
坦率地讲,记者和许多观众一样,一开始看到那些太不具备向星路发展的人自不量力也很是不解。但当常常看到有的选手一开口就被评委叫停让走人,看到她们有的害羞有的沮丧有的无所谓时,渐渐对这些“愚乐”者产生好感,继而这种好感又渐渐转化成同情。这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被主办方吆喝为“一唱成星”的比赛,实际上多数人只是露一小会儿脸,满足一下自我的表现欲而已,只有极少数人能踏上星途。
没有以巨奖作诱惑的“超级女声”比赛,却让爱唱歌的女生挤爆,细细想来还是因为比赛采用残酷的淘汰制。从前50名的角逐到50名取20名,再由20名取前10名、前5名……扣人心弦。记者看到每个环节中都有女生或抱头痛哭,或暗自洒泪的镜头,那些摇晃的镜头对观众极有“杀伤力”,勾着你天天得看,欲罢不能。赛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些“外观”不行的人全淘汰了,留下来的基本还是各有特色的靓女。
“超级女声”是一次歌赛,亦是一次选秀,给这个夏天带来了一片春色。它所创下的高收视率,以及比赛期间数以千计的外地人涌入南京,拉动了南京经济的现实,表明这类活动很有市场前景。对这次大赛而言,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比赛非南京地区本土电视台创办。倘若明年这个时候,南京人能自己创办一个类似的大赛影响波及全国,就更好了。南京日报记者 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