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墙里开花墙外香”并非中国电影之路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23:07 新浪娱乐

  一年一度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又要开张了,近日媒体公布了竞赛单元入围名单,代表中国大陆方面参赛的作品是贾樟柯的新片《世界》。其实在名单公布之前,国内各大媒体就一直在猜测今年会有哪些中国影人到这座闻名遐迩的水城“冲锋陷阵”。如果说这种胡乱猜测只是媒体的“纸上谈兵”也就罢了,可偏偏又有不少知名导演在他们面前拍着胸脯地发出进军威尼斯的豪言壮语。于是在中国媒体与影人完美无缺地“双簧表演”中,一种早已有之的“电影节情结”更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莎啦啦七夕鲜花送大礼 同方掀起4999液晶狂澜

  倘若我没有记错的话,这种情结发轫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人就把冲击国际电影节当成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从第三代的老导演谢晋、凌子风,到第四代的谢飞、吴贻弓,再到第五代的张艺谋陈凯歌无不信誓旦旦、乐此不疲。好在这方面的运气不错:先是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拔得头筹,紧接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戛纳手捧金棕榈、谢飞的《香魂女》又从柏林载誉而归,后来还是那个张艺谋又在威尼斯驯服了头“金狮”——好家伙,短短几年功夫,世界三大电影节就被我们中国的电影人一网打尽,于是国内媒体和电影界惊呼:“中国电影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中国电影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中国电影是不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我不是专业电影评论家,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光凭几个国际大奖,光凭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就断言中国电影的春天已经来临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全面开花是在九十年代初,可中国电影市场急剧滑坡也是在这个时候:每年国内观众的观影人次由八十年代的几十亿人次下降到几亿人次,电影年产量也由八十年代的几百部下降到几十部,原先还有一些虽然不太正宗但毕竟是自己制造的武打片、侦破片能在票房上火一把,到后来除了冯小刚的贺岁片和张艺谋的“武侠巨制”还能唬唬人,其他国产片几乎清一色地成为主流院线的“滑铁卢”。我真不明白,中国电影都快没人看了,都快被美国大片挤兑成“三孙子”了,可我们诸多导演大腕们还在一门心思地朝各大电影节“猛抛媚眼”,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是不是有点太不自重啦?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我想很值得那些得了国际电影节综合症的大导们三思:报道说,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在《英雄》的台北首映式上对张艺谋慨叹:台湾电影算是彻底完了,这位曾屡屡在国际影展上春风得意的艺术片大师说,他们这一代台湾导演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把大半生的创作精力全部花在进军国际影展的艺术片上了,严重忽略了本土电影观众的需求,结果陷入了片子得奖越多、观众越来越少的怪圈,最后导致台湾的电影工业土崩瓦解。据张艺谋回忆,侯孝贤说这段话时痛苦、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与台湾电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电影却走了一条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路:“攘外必先安内”,那就是先争取国内观众,再打国际影展的主意。我注意到,98、99年韩国电影刚刚腾飞,并没有在各大电影节过分“招摇”,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揣摩本国观众的胃口上,于是出现了《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朋友》一批打破韩国电影卖座纪录的票房大户,直到近两年,韩国电影真正在本土站稳了脚跟,才把眼光投向了海外,从《醉画仙》、《绿洲》,到今年的《老男孩》,跟十年前的中国电影一样,把世界三大电影节横扫了一遍,这真是“墙里开花,内外都香”。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台湾电影与韩国电影的两种命运是不是值得我们中国电影人痛定思痛呢?

  应该看到,“电影节情结”实在不是拯救中国电影的灵丹妙药,当年痴迷于此的张艺谋都警醒了,知道拍商业片迎合市场(虽然片子弱智了点,但毕竟迈出了这一步),其他的国内大导们是不是还执迷不悔呢? 文/曾子航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奥运花絮 
 一米阳光 音乐下载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