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十二乐坊”正在重新演绎中国民乐的古老音韵,重新塑造中国民乐的外在形象。她们的成功,令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如古筝、二胡等,也再度流行起来。
12位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女生,手持12件民族乐器,统一的着装打扮,在音乐经纪人王晓京和几位乐评人精密的策划下,用不到三年时间,这个“乐坊”声名鹊起,取得了十分惊人的业绩,不仅在音乐界内格外醒目,在普通民众中也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若说“
家喻户晓”可能有些夸张,但提起“乐坊”即使没有看过演出的人也都有印象。
那么,一个原本寂寂无名的小民乐团为什么能够迅速蹿红?年轻时尚,无疑是她们赢得市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原因并非仅仅如此。这12位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院校并拿过大奖的女子,演奏的乐器仍然是古筝、扬琴、二胡、独弦琴等中国民族乐器,演出的曲目却是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包含诸多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
“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最根本的基点来自于蕴含了最终成功的决定性要素,即丰厚的民族器乐资源及高水平的乐手们。一切的后续操作和包装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点,也许最终都是徒劳。现在的业界过分夸大了“包装”的力量,须知,没有本质的力量,什么华丽的包装最终也只能是买椟还珠,本末倒置。
如何包装民族文化,使它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拉近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距离。“女子十二乐坊”的做法不过是十几年前人们就尝试过的民乐加电声,但她们还加入了更符合这个时代审美习惯的视觉化元素,这样就填平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以此类推,如果为民族文化赋予多媒体、多视角特色,就容易被当代人接受,如果仅仅强调其根源性和本色,则很难进入今天的市场。
假如要对“女子十二乐坊”提出质疑,就是目前音乐本身的质量还没有达到精品的水平,因此,国内民族器乐界人士大抵只承认“乐坊”商业上的成功,而不满意其在音乐上的作为。“创作”现在应该成为“女子十二乐坊”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