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8月27日起美国首映,三天内票房达到1780万美元,夺得上周末北美票房冠军。对于中国电影首次“夺冠”,电影界一片欢腾,但这其中的偶然因素却少有人注意
国际先驱导报驻洛杉矶记者支林飞、记者张大诺报道 《英雄》北美票房夺冠是事实,但这却不能说明什么,对中国电影来说,它的意义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大。
对《英雄》的美国发行公司来说,从买来放映权到正式上映,中间隔了两年多时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在美国,除了重拍或者补拍,一般的影片拍出后很快就会上映,最多隔几个月,隔一年已是某种极限,《英雄》却隔了两年多。包括李连杰都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发这么晚,许多人都看了DVD了。”有评论者认为这恰是发行公司并不看好该片,甚至对它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表现。上映前,公司对《英雄》的宣传也不热烈,以至于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另一部大片《蟒口寻兰》上。
《英雄》上映,其选择的时机也有误打误撞之利,排在暑期黄金档期之外,几乎没有大片与它对抗,而暑期大片仿佛一道油腻大餐,观众对《英雄》这部不一样的电影反倒产生兴趣。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其实许多人并不是冲着张艺谋来的,而是冲着李连杰。在各种宣传上也都是以李连杰为绝对男主角,其他人很少提及,换句话说,不是中国电影在吸引他们,而是已经入了美国籍的武打巨星李连杰在吸引他们。
其实,对于外语片,美国人并不热衷,他们觉得看下面的字幕实在太累,在《英雄》上映后的一些相关报道中,美国媒体更多的是表现了惊讶,即把它当做很“意外”的事情对待,由此,也不宜对这一“夺冠”现象过于兴奋。更不该把它当做中国电影的胜利。
不过有一点必须看到:《英雄》的确是在许多不利条件下以自己的实力突围而出的。而首映三天,票房达到1780万美元,这在首映三天的好莱坞电影里也算是中等票房收入了,已经非常不错了。《时代》周刊就被其征服,称《英雄》是“最凄美、最令人着迷,总之是最好的。这部电影拍得非常精密、细腻、完全没有一格胶片是浪费的。”《芝加哥邮报》更是说:“《英雄》是代表这个世纪的武打影片。”
《英雄》的成功不能说是中国电影的胜利,但它确实对中国电影进入好莱坞有可借鉴之处。
首先就是选择在好莱坞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以他来带动观众的关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画面,淡化情节与意义。美国人看电影,不在意故事,就是要热闹、好看,对他们来说,看电影就是玩,而且暑期主要是小孩和年轻人,他们更是注重视觉冲击。在国内有许多对张艺谋“重形式轻内容”的批评,但如果想在美国取得高票房,从某种意义说,确实需要“重形式轻内容”(美国一些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影片票房并不高)。张艺谋在这一点上也许比别人看得更清楚些。这也许也是一个大师级导演内心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