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做导演也一样。
导演不容易做,在哪都一样。内地导演老说缺体制、缺资金,明星又少,审查制度又难以捉摸……人家老美导演也一样,“3片”制是投资商的金科玉律,无论你是多NB的导演,无论你有过N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奇迹,只有3次机会!第一部烂片后,再给你一次机会;第二部烂片之后,机会渺茫,要坐好几年的冷板凳以观后效。(是呀,谁叫你不长进浪费了那
么多的金钱,你以为那些钱都是黑钱啊,就算是黑钱也都是钱啊!是纸币就会被风吹得“刮刮”响,是硬币就会数得哗哗响,哪怕是扔水里也有“咕咚”一声听啊!)好了,N年后,如果你还有机会再拍一部臭不可闻的烂片,那么你做导演的一生全完了,从此天煞孤星,打背包走人!
到现在我还为我随口所说的一句经典句子而沾沾自喜。那是N天前,有一著名娱乐记者很迷惑地问:漫漫,你不是说,内地每年生产百多部电影,70%的票房都很低,其中可能有50%是几乎放在仓里卖不动的,那不是亏死了?还有人找他再拍戏啊?我开玩笑:怎么会亏呢,要亏都是亏公款啊。让一帮朋友笑破肚皮。还有一句顺口溜也能说明问题:拍电影前,导演开夏利,投资商开宝马。拍完电影,导演开宝马,投资商骑自行车。
有一江湖旧闻:N年前,有一潮州人投资拍了《红粉》,赚了一大笔票房,他如猫尝鲜,立即追加N千万巨资投拍一部云集巨星大腕的古装历史片,谁料票房回收奇差。(也不知当年的欧美版权、音像制品版权,电影频道权的费用卖得如何),据说那潮汕老板经此一役,几乎破产,从此收手电影,还谣传他要去努力赚钱填回笔烂数。
可见导演也真难啊,电影也有艺术属性,一腔热血不计成本去拍,不一定就会赚钱,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老板,更对不起自己。
做导演要出名也难啊。导演系每年有多少导演精英毕业,能做回电影导演有多少比例?能拍到第一部电影要用多少年?能出名的,更是稀有动物。
也有捷径。捷径之一是拍些敏感题材电影。好像张元、贾樟柯、娄烨等等,“地下电影”和“国际大奖”就是这类导演的标记。可惜的是,当他们重返“地面”,拍出的都是失语症的自我作品。难啊!
然而近在香港就有“先进”事迹,黄真真,年轻的女导演,她的声名大噪是因为她的《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敏感“性”题材,让人无法不关注。连黄真真自己都承认她的成功有题材上的捷径。然而她下手的主流电影《六楼后座》、《六壮士》,温情得让人呼吸般自然,新鲜得让人如沐春风,搞笑和感动的冲撞出无数惊喜火花。瞧人家黄真真,主流和剑走偏锋同样拿手,让人拍掌。
唉,做一个电影导演还真是难啊,尤其是要和黄真真这样“亦正亦邪”都可以的导演相比的时候。(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