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老百姓终于等到可以真实看到自己的时刻了!”面对10月以来的影视风潮,我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惊呼。从电影院到电视台再到拍摄现场,影视人越来越多地给了普通人以关注。希望这不是一时的“档期”!
红色银幕——《张思德》 填补“精神局部缺损”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同名电影目前正在华夏大地演绎着前所未有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神话,导演尹力说:“我最希望年轻的知识分子,我们的大学生能接受这部电影。”
《张思德》缘起于今年3月导演尹力和北京文化局局长张和平的一次吃饭,两人闲聊时冒出了拍一部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电影的想法。该片构思的根基是:普通战士张思德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平常他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朴实、谦和、善良,他从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是他始终手脚麻利地做事,做自己的事,替别人做事。在他做的事中,人们体会到了他内心充沛的感情。
该片发行方北京紫禁城三联经理卓顺国表示,该片票房将过亿,这是今年继《十面埋伏》后的又一次价值冲顶。其票房价值的背后,是人文价值的支撑,是电影人对当下人们“精神局部缺损”的把握——在转型的“非常态社会”中,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这个片子在引导观众找到 “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端头,更在把观众带到历史环境中去,通过人性中相通的地方,完成对观众心弦的弹拨。 稍后公映的《郑培民》与《张思德》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些新世纪的红色电影们,正延续着当年《焦裕禄》、《孔繁森》带给人们的洗礼,一轮轮的洗礼!(文/徐小莉 王奎龙 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