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彭洪武:从《MCB》停刊看独立音乐精神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07:55 新京报

  ●《音乐殖民地》(《MCB》)停刊给整个内地音乐传播业最大打击是:从此我们将缺乏一个必要的资讯来源,如果在香港没有人通过它孜孜不倦地发表对国外另类音乐的评述和介绍,对大量的英文音乐资料做翻译及整合,那么内地对外界另类音乐的了解会有很大的缺失和盲区。

  ●我们的音乐基础的确还不如香港。

  我们都忙着兜售音乐思想和自已的那一套理论,没有人去正视一个问题:中国到底能容纳几个不融入商业浊流、有独立精神的音乐杂志?

  前些天,听到了《音乐殖民地》(《MCB》)停刊应该是属实的消息,顿时一种淡淡的悲凉涌上心头。七八年前我以一个音乐评论人的身份进入音乐传播业,虽有主编过《通俗歌曲》和《非音乐》的资历,但如今的心情仍可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太多精力和脑力对付,却又流动性特别强的高危行业。但凡非商业的独立音乐杂志,比如《音乐殖民地》和《非音乐》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我能体会到《音乐殖民地》创办人兼主编袁智聪的心情。

  《音乐殖民地》停刊给整个内地音乐传播业最大打击是:从此我们将缺乏一个必要的资讯来源,如果在香港没有人通过它孜孜不倦地发表对国外另类音乐的评述和介绍,对大量的英文音乐资料做翻译及整合,那么内地对外界另类音乐的了解会有很大的缺失和盲区。

  《音乐殖民地》大概在1996年前后进入内地,那些年它在北京和广州各有几处代理点,在内地的影响力也以这两个城市为最。它缺乏可推广的“群众基础”,即使是在另类乐迷这一层面上。因为它是一本令人“头疼”的杂志,几乎每一期上都有大量我不知道的乐队/艺人,在数不胜数的新乐队和未知音乐的词汇下面,我们是那样的无知……

  所以《音乐殖民地》的停刊应该还是曲高和寡的问题。他也曾三次“进军”内地,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除了《音乐殖民地》的内容不容易被,内地乐迷消化以外,再往细处分析,就是《音乐殖民地》每期都是大量的港式词汇,其一直迷恋的英伦品位过于单一,缺乏对华语另类音乐的全面报道,不讲究运用图片的古板设计,全黑白印刷,版式设计一成不变等等,都是令它始终无法在内地立足的根本原因,但袁智聪最后也没有去改变办刊的思路,更没有在他的英伦品位里加一些其他的流行元素来求生存,他直接把《音乐殖民地》停掉,这是一种个性的执拗,这也是一种气概。

  其实这么多年在内地一直在看《音乐殖民地》的人也就不超过200名,陆陆续续在看的大约有数千名左右。相比之下在香港它每期的发行量从6000到1万多不等,如果按照这个数字依次在内地其他大城市推算,这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北京不是香港,上海也不是香港,广州更不是香港,我们的音乐基础的确还不如香港。

  我们都忙着兜售音乐思想和自己的那一套理论,没有人去正视一个问题:中国到底能容纳几个不融入商业浊流、有独立精神的音乐杂志?从1990年代算起,中国这些年停刊的音乐刊物陆续有《摇滚客》、《音乐联盟》、《自由音乐》、《摩登天空》、《锐舞电音》(2003年)、《新音乐特区》(2003年)、《甲壳虫》(2004年)等等,它们都倒在了残酷的市场中,如今又多了个《MCB》,下一个,会是谁呢?

  彭洪武(著名乐评人,《非音乐》杂志主编)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