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我们经历了《真实的谎言》的全民震撼,《泰坦尼克号》的创纪录票房,经历了南斯拉夫领事馆事件后,对美国大片的限制,经历了一个个高潮和低潮;同时,在电影市场,我们还看到了中国各种电影制度的更新和改革,但是也许我们不会忘记,从这些影片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以面临大敌的态度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狼”,他们认为,在民族电影工业仍处于一个劣势的时期,这些高投资高科技的好莱坞大片无疑对他们是一个致命的冲击。
此时此刻,我们只是站在历史的一个点上,虽然我们知道大片占了全国票房过半收入,但是我们无法去判断大片发行方口中的“繁荣市场”,和导演等制片人员口中的“冲击民族电影”到底是怎样一个定论。也许这要等若干年之后,在整个电影史的宏观领域里,我们才能用最客观的眼光对待这一事件。
大片是狼,说明我们是羊
刘毅 编剧
作品:1996年《我正年轻》
1997年《神警天降》
2000年《我的美丽乡愁》
信息时报:大片在中国已有十个年头了。记得刚刚引进大片时,许多人包括一些媒体都惊呼“狼来了”和“大片入侵”,如今十年过去了,引进大片这头狼,还让电影界产生恐慌吗?引进大片真的是引进了一匹恶狠狠的狼吗?
刘毅:如果把大片看做狼的话,只能说明我们自己是羊。其实有没有大片,对国产电影的票房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当时几乎没有人去电影院看电影。大片其实对中国的电影市场有很大的功劳,至少,它让观众重新回到了影院。在引进大片之前,除了每年过年看成龙电影,几乎没有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影院看电影了。
信息时报:你觉得引进大片十年来,给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和电影产业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电影在这十年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刘毅:我觉得大片给中国电影的创作生产带来的影响,是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做的。以前夜郎自大,动不动就要拍什么大片,真正大片一来,大家知道了:这玩意做不过人家。还是做我们自己合适的吧。而对电影产业最大的影响,是票房分成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院线发行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这都跟引进大片分不开。可以说,是引进大片,让我们的发行体制逐渐向国际接轨,为国产电影市场化进行了预演。
但是,引进大片对国产影片制作和创作水平的提升,现在还看不到帮助。但是从长远来看,引进大片可以帮助我们培育成熟中国的电影市场,而这个市场形成后,中国的电影业,就会从发行放映机制的国际化现代化,走向创作制作机制的国际化现代化。
那时候,境外制作机构看重中国市场,必然会创作、制作一批适合中国市场的电影,而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和中国本土的电影人相磨合,从而让国内的电影人逐渐国际化,对于中国的制作和创作水平的提高,那时候就会有切实的体现;另外一方面,电影市场好,也会给国内电影人一个良好的资金、创作环境,可以让我们有条件去精工细作,出来好作品。
能吸引观众进场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信息时报:大片在引导和培养观众观影口味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你印象最深的引进大片是哪一部,为什么?
刘毅:在我看来,引进大片对于培养口味方面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即使没有引进大片,观众同样可以通过VCD、DVD等载体得到这些世界一流的影音娱乐,他们照样会要求越来越高。给我印象最深的引进大片,一是《泰坦尼克号》,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有人排队买票、排队进场看电影,天哪,要是这是我的电影,那该多牛。
后来,几年后,终于在放映我的电影的时候,我又看到了排队买票的局面,不过他们不是买我的电影,而是在另一个厅放映的《英雄》,另外一部就是《星战前传》,作为一个星战迷,我从小看了各种版本的《星球大战》:小说、连环画、录像带、VCD……但是,当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星战》的时候,我激动得一塌糊涂:简直像在梦里一样。可以说,如果没有引进大片,我肯定是要去香港看的!
信息时报:引进大片一直都是许多影院保证票房的重要手段,现在你觉得大片还是摇钱树吗?
刘毅:大片肯定是影院的摇钱树。至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是,这不光是中国的问题,你看看全球各国的票房榜,基本上都是好莱坞大片的天下。对于影院来说,能吸引观众进场的电影就是好电影。所以他们愿意放大片。
一部大片独占票房的传奇将终结
信息时报:十年来,你觉得引进大片给观众带来最大的实惠是什么?
刘毅:一流的影音娱乐,毕竟,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是看碟无法比拟的,同时,大片的高票房促成了许多观影条件一流的影院产生,让观众得到更舒适的观影体验。
信息时报:十年间,引进分帐影片从10部增至20部,另有10部数字电影的名额,你对这个趋势有什么看法?
刘毅:我印象中最终好像会达到50部(加上港片),也就是说,每个星期一部。这个趋势是必然的。有了这么多片子可供选择,以往某一部大片占全年票房一半的传奇将会绝迹,带来的是观众对影片的内容、风格越来越挑剔。促使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对内地电影人不公平
俞钟 导演
作品:1996年《我正年轻》
1997年《神警天降》
2000年《我的美丽乡愁》
俞钟导演曾以低投资的处女作《我的兄弟姐妹》轻松获得了2000多万的票房成绩,但是几年以后的今天,他也跑去了拍电视剧,是否正如导演阿甘所说,本土电影好做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跑去拍电视剧了?
果然,俞钟导演对大片是持“反对”意见的,他说:“虽然外国影片是要看,但这些影片的引进对我们电影从业人员来说当然是有反面的影响。它们把观众的胃口都吊高了。但我们国内对电影的投资却比不上好莱坞等地,国家对电影艺术的扶持还要加大力度。”在他眼里,引进外国大片,对观众是公平,对内地制片人员可不公平了。因为毕竟大家起点不同,好莱坞拍一个镜头就是我们拍一部电影的花费了。
对民族电影工业很致命
阿甘 导演
作品:2000年《古镜怪谈》
2001年《闪灵凶猛》
2002年《凶宅幽灵》
2004年《时差七小时》
身为国内为数不多拍戏能赚钱的导演,阿甘对于大片的反映比较无奈,以他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电影在1994年之前没有这些美国大片时也不好做了,只是有了进口大片,就更不好做了!”
阿甘认为大片对市场和导演来说,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对于电影市场而言,当然恨不得大片越多越好,因为进口大片几乎占了国内整体票房过半,但是对于民族电影工业来说,却是致命的冲击。
作为一个导演,阿甘是否支持对大片的引进,还是觉得被抢了饭碗呢?阿甘答道:“进口大片对我们电影从业人员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中国整个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只有维持市场才有复苏的机会。现在是进口大片撑起了内地电影的大部分市场,虽然现在我们无能为力,但就当作是维持这一片空间的生存,那以后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只有期待整个电影市场的繁荣,才有机会。”廖锋 谭争劼/文
更多评论:
评论:关于大片--电影人说“狼” 发行人说“福”
综述:引进片带来极大的欢愉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