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新京报》文娱时评专题 >正文

新京报:那些两栖的网络作家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6:44 新京报

  到了2004,对所谓“网络文学”的定义之争已停息,大家看惯不惊,懒得再吵架。网上的作品不上亿也不止千万篇了吧。在网上,可谓凡有中国人处,必有网文。这个民族蕴藏着这么大的文学创作能量,除了“大跃进”时代的诗歌和“文革”时的大字报,谁曾见过呢?

  图雅是祖师级的人物,写了一串响亮的文字之后忽然不见了,千呼万唤硬是不再露面。那一拨先驱仍在活动并且毫无颓势的是方舟子,他精力过人,令人敬佩。此后的痞子蔡
、安妮宝贝直到慕容雪村等纷纷从网上隐退了。是他们打破了网文和传统文学的界限,纵横捭阖,在两个战场都非常成功。简单地看,网上的成功是人气,网下的成功是印数。当年那些不屑于出版他们著作的出版机构,如今苦于抢不到稿子。在他们先进事迹的示范下,更多的年轻人在网上创作期待出版的长篇,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就这样,那个网络文学从此分裂为为网络的和为传统的两部分。中国人奇怪地坚持着的观念,看网文必须免费,买书不妨付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因此,只有尚未成名的作家或写手才写那个“网络文学”,一旦成名,立即在网上消逝。除了网民自发的点击和个别的网文大奖赛,网上缺乏一个专业的评审机制,令作者没有成就感。这真是没想到的,好端端的事情竟然这样了!

  在网上发表作品,复制粘贴就行,不经过蹩脚的保守的傲慢的编辑之三审,那些奇异的思想和手法得以保全,直达读者。对文学的发展来说,真是千年难遇的机会。但网上的劳作除了满足虚荣之外,差不多全无报酬,那些个身价多少亿美元的门户网站都一毛不拔,它们正在免费使用几乎所有中文报刊上的信息,视作者为乌有。摧残华人的原创,梦想廉价通吃,我称为“农夫与蛇”的故事下次专门地说。假如“逼良为娼”这一成语可以褒义地使用的话,网文的遭遇就是一例。作者们无奈地躲进传统的稍经改良的套子,进入书籍,获取版税,很少创新。

  网络上的文本,本来可以极方便地引进声音、图片、影视片断、flash、超链接,有可能成就一种崭新的文体,因现在的不良环境,传统不战而胜了。

  据说,极少数的网站依靠被阅读的网文持平开支,如盛大公司新近收购的“起点网”。它凭借可读性极强的网文奇迹般地实现了收费的梦想。我曾去观摩学习,那里的文章,不能说它不是文学,也不能说就是文学的全部。我当然是支持这一模式的,有了这个开始,也许会有其他。

  我回到“网络文学”的定义。在我看,称为“网络写作”更合适。论坛上常见的文字,很难区分它是文学还是非文学。同时,这样的区分也变得很没必要。很早的时候,用汉语写出来的文字是没有那种分法的。我在网络文学的早期说它“前途无量”,如果换成“网络写作”,我现在仍坚持这个说法。它必然会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道路。□陈村 (上海 作家)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