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帅》卷土重来,关于赵本山的声音最近也出奇地响亮,有媒体说:“《马大帅》开创了中国电视剧一种全新的范本,我们可以暂时称之为‘警世现实主义电视剧’,赵本山借《马大帅》完成了自我艺术之路的飞跃。”既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本着春秋责备贤者的原则,我要给《马大帅2》提两点要求。
细数近年荧屏的热剧,左不过帝王将相、山水武侠、都市言情、古装戏说,能跟百
姓生活水乳交融的本就不多,《激情燃烧的岁月》、《空镜子》算是一路,走的是亲情路线,而放低姿态真正反映百姓忧苦的,在我印象里只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马大帅》了。后者聚焦进城农民,前者注目城市平民。相对而言,《张大民》电视剧跟原小说比起来,咖啡里加了不少糖,黑色幽默的味道减了不少,而《马大帅》始终坚持了直面现实的悲悯情怀,这也是它最可宝贵的一点。所以,提给《马大帅2》的第一个要求是:悯人饥寒的立场不能变,变了就是屈节取巧。
《马大帅》第一部有明显的技术缺陷。首先是台词啰嗦。东北人好寒暄,不加剪裁上荧屏就成了车轱辘话。其次是剧情啰嗦,非误会不能推动情节。玉芬明知道范德彪表错情了,就是不肯说句话,溜溜好几集来回折腾。这摆明是为了误会而误会,让观众跟着起急。第三是飞檐走壁。马大帅总想帮助6个失学孩子,他本来无计可施,忽然就从苏老太太处得了50万元的遗产,办起“打工子弟小学”。这样刀凿斧削地安排剧情,又何来现实主义?赵本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小品第一人,但他的电视剧艺术却只能用一部著名小说的名字来形容———在路上。所以提给《马大帅2》的第二个要求是:技术上的BUG请改正。北京青年报: 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