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
我对柏林这座城市有限的知识储备一部分来自于二战史,一部分来自于时事新闻,最多的部分来自于电影。我常常从电影中获取知识,也因电影《孔雀》的缘由,成为柏林这座城市真正的目击者和亲历者。在第55届柏林电影节开幕的前一天,我看到了第一眼的柏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天的问题,柏林让我觉着是冷峻而肃穆的,没有一丝喧嚣和热烈。整个城市不见高层建筑,难得一座立交桥,甚至很不“现代化”,它没有惯常的大都市在我心理上留下的“压抑感”。你仔细看它,它的现代化是在骨子里的,绝不在皮肉上。柏林的树很茂盛,狗都很洁净。
离电影节开幕还有一天,就像还没听到开戏的锣鼓点;街上偶然驶过的某辆车已印上红色的“金熊”,又像是听到了开演前的一记调弦声。闲步街头,隐隐地想到许多与柏林有关的电影、有关的人。一种丰盛感弥漫于心。
10日下午,随焦雄屏到电影节影片交易市场浏览,各路人马都已安营扎寨。进得门去,人头攒动,整个场面像一个股市,商业气息笼罩着艺术气息,市场成为万川归海的海,你不得不去思考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问题。《孔雀》同样即将面对这双重性的考证。
当天晚上7点多,电影节盛大的开幕式拉开了帷幕。红地毯上依次走过头面人物,虽然下了小雨,但明星照旧是雨夜霓虹,不减光亮。这样光鲜炫目的场面,难怪无数人要前仆后继跻身其中。拍电影节最好的电影,还是拍心性所好的电影,又是一个抚心追问的难题。
开幕式结束后,法国导演雷瑞.瓦尼埃的《从人到人》作为竞赛单元的影片,登台亮相。他的片子《印度支那》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由于是德文字幕,他的这部电影我看得很吃力,但大体还是有一个判断。这部电影较之他以往影片“好莱坞”了许多。这绝非贬义,是客观性质。
德国观众的整体素质是高的,但我背后还是有个青年男子不断地把脚架在我的座椅靠背上;影片即将结束时,还是有一部分人拔腿先行。世界上相同的东西还是很多,好比到处都是挚爱电影的人,到处都是尊重你电影或不尊重你电影的人,就好比到处都有爱情一样。
出了影院,我想起另外一部电影《柏林苍穹下》,我在开幕式上看见了它的导演:文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