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沉默的远山》:超越生命的声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3月25日15:29 新浪娱乐

  在故事片《沉默的远山》中,郑克洪导演给我们精心营造了一处处罕见而奇特的生命景观。在春节给福利院老人拜年,兴奋得如同一个小孩子;弥留之际,叮嘱同事给福利院老人晒晒被子,更象一个大孝子……周国知毫不迟疑地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看到的是周国知生命精华的集中展示。生命的展示对每个人而言不尽相同,有的生命比较漫长,犹如一串连续的镜头,是一种缓慢而有节奏的展开;有的纯粹就是星辰在天空的燃烧,无比辉煌,而最后的消失是激动人心的。在以生命观作为价值意识的参照下,周国知把42年的生命
浓缩了,让它在每一个短暂的过程里充分地燃烧。只要活着,就要想到别人,就要打开自由的大门,对自己的有限生命作真正必要的创造,把自己的生活创造成有意义的价值生活。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国知的死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因此,在生命话语的笼罩和逼近下,郑克洪在影像处理上彻底消除了死的恐怖色彩,对死的处理极尽平淡、和缓,象没发生过一样。最后,那张全家福照,小儿子捧着爸爸周国知的遗像,甚至用超脱、欣赏的眼光看待死,把死高度审美化了。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理想的追求,构成了影片的浪漫主义风格。

  大地是人类诞生与生存的处所,也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地。周国知生于斯,长于斯,忙忙碌碌于斯,几十年风霜雨雪,大地对于他的灵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他一只手电筒,一双解放鞋,一个竹背篓,为群众春送种子,冬送口粮,种地送化肥,过年送补助。周国知寻找到了心理的慰籍与精神的寄托,寻找到了自由与幸福的最终的、最可靠的保证。下乡途中,周国知终于倒在地上,完成了整个身心对大地的回归。他的死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恰恰是在一对青年男女即将走进洞房的时候,他留下一道闪光的弧线离开了人间。他的一生似乎只为发光,当然在这光辉的背后,是我们对生命的关怀、敬意和礼赞。它意味深长的意义更在于,周国知的死是一个记忆,但却更象是一个预告,它预示着一种生命精神的延续。

  就全片而言,一系列故事安排在周国知生命的最后时光,显然郑克洪是煞费苦心的。有这样一组镜头,一张蜡黄的脸、一双颤抖的手,一团烟雾、一声叹息,周国知知道自己剩余的日子不多了。他当然不想死,舍不得老婆孩子,舍不得美丽而贫瘠的山村。就是伟人毛泽东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同样无奈。也只有这时,死的问题把生存问题凸现到极端严重性质的位置上来了。在浓郁而凝重的画面背后,我们明显地感受到郑克洪对于生命的深刻关怀。这位具有热烈人文情怀的艺术家,一直和乡村、土地以及农民兄弟血肉相连,一直都在用饱含汁液和水份的声音表现、歌唱。影片中,周国知给福利院老人买煤、给残疾人买拐杖、给困难户送化肥农药、给哑巴操心盖房子、给年轻人做媒……郑克洪在深厚而贫瘠的土地,在周国知的身上,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理由、根据和意义。而如此关注着、追索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影片极端地逼使我们无比庄严、神圣地呼喊生命的声音。陀螺/文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沉默的远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