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上学路上》你看到什么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11:24 新浪娱乐

  儿童电影《上学路上》的故事发生在全国闻名的贫困县宁夏西海固,影片讲述了一个12岁的孩子王燕为了挣学费而做小买卖的简单故事:为了24.8元的学杂费,穷孩子王燕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想象力开始了挣钱的艰难旅程,她要和小伙伴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挣钱,摘一斤枸杞可以有两毛钱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几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最后王燕终于实现了自己梦想,在开学那天争够了学杂费,重返校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上学路上》在宁夏当地的大学里放映的时候,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同学都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觉,“谢谢你们接受了西海固的贫穷,谢谢你们表现了我们最下层人的生活”道出了当地观众共同的心声,因为他们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些关于贫穷的记忆是他们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但考虑到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主要的观众群毕竟不是大学生,也不是农村的孩子,放到大都市的环境中,《上学路上》靠什么吸引观众,靠什么抓住广大年轻观众的心,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联系到当前儿童电影不景气的现状,我想影片中无处不在的“童趣”和“天性”是最值得我们品味的精神品格,也是我们当前儿童电影制作的一个突破口。

  缺乏儿童视角和对儿童生活的真实体验,不尊重身为观众的青少年儿童的观影心理,这是中国儿童电影最大的硬伤。从这个角度看,《上学路上》的叙述视角可谓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其实影片的“法宝”不外乎挖掘故事中的童趣,从故事的整体构思到细节的处理都极力表现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从小王燕挣钱上学的动机来看,前半部分不过是为了赌气而已——“为什么能给弟弟买新书包,就不让我上学?”,当她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三花姐为了嫁人而退学后,她感到一丝莫名的失落,“出嫁面临着好朋友的分离之苦,只有继续上学才能避免出嫁”这便顺理成章的成了王燕的直接动机,从主人公的行为动机上看,这些安排无疑都是符合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心理。影片中偷卖鸡蛋、买卖圆珠笔、跳绳、切糖豆儿等细节把孩子身上那种天真、无邪的个性表现的十分到位。与在国际上公认的伊朗儿童电影精品《小鞋子》、《天堂的颜色》、《何处是我朋友家》、《让风带着我飞》倒也有几分神似。

  情节上注重故事性,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叙事模式是《上学路上》一次彻底的实践。与同类农村题材的影片相比《上学路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路子,即用简单而清新的电影语言揭示存在的真实,用丰富而耐人寻味的生活细节演绎生命的哲理。编剧赵冬苓说:“这个故事自始自终都流淌着大西北明亮的阳光,阳光下的孩子们脸上看不到因为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穷苦人之间没有互相仇视,而是相互帮助,相互同情,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故事中讨价还价的精明被泛化的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但由于避免了大众化的商业气息,从而形成独具地方色彩的叙事风格和交易文化。

  导演方刚亮说:“《上学路上》我不在乎她说的一个西海固的孩子求学的精神如何感动人,我更在乎她是怎么一点点赚到学费的。我愿意拍这部电影是因为这个剧本本身技巧娴熟,我有热情是因为我还比较喜欢故事里的那个实实在在的小王燕。” 其实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一个小女孩讨价还价赚学杂费的故事,然而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存在的真实”与“生命的哲理”,西海固的贫穷、教育的落后、风沙的肆虐、生活用水的紧缺……这一切都令我们无法轻松起来。小主人公王燕脚踏实地的顽强和执著,是千千万万个西部学子求学之路的缩影,是从干涸的黄土地中冒出来的一株绿色的生命小草,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毕竟西海固只有一个马燕,《马燕日记》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却无法改变大部分西部孩子的命运。”

  影片鲜亮洁净、简单明了的视觉效果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影片一开始扑面而来的便是一首温暖美丽的小诗,“我家住在小山村,/清晨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阳光洒在山坡上,/洒在森林里,/野花一朵朵遍地开放。/蝴蝶来了,/蜜蜂也来了。/夜晚月亮悄悄地把月光带进村子,/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听老奶奶讲故事……”镜头从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摇向蔚蓝的天空又落到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上,流畅的镜头应和了“安祥、积极、洁净的”精神品格,西海固是美丽的,也是简单的,我们看不到伴随贫穷而来的愚昧与麻木,就像那里的自然之美,王燕就是那片土地上的一颗种子,赵冬苓说:“在那儿,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贫穷,更看到了人在贫穷中,看到了孩子们为改变命运追求知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马燕出现在那块土地上是不奇怪的,不仅仅因为西海固独特的美更容易吸引国外的目光,更因为那块土地给予了马燕不屈从命运的精神和活力。于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就从心里流出来了。”

  《上学路上》正在上路,能否在获奖之后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还是个疑问,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13亿人中有3亿多少年儿童,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一座极富开采价值的“钻石矿”,中国儿童片应该打破过去模式化的生存之路——得奖、得奖再得奖,不停地参加评奖,期望靠政府的奖金过活——走一条“获奖+票房”的路子,毕竟鉴于现在国内儿童片不景气的现状,“获奖”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如果获奖后就锁进片库中,就失去了意义,深究其原因,不外是因为市场意识模糊不清,发行体制不畅通,宣传力度不够。体制和观念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但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持观望态度的话,儿童电影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又从何谈起呢?《上学路上》能否走出亏本的沼泽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胡春景

评论影行天下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上学路上》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