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孙孟晋专栏专题 >正文

浪迹于情感的卡拉瓦乔以及德瑞克-贾曼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19:01 新浪娱乐

  人与人之间的忍受程度,有时决定了对人的评价。

  一个是在美术史上暴躁无比而充满传奇的人,更因为他的奇情而受世人瞩目,另一个也是以一生的电影走进自己的心灵,风格奇诡、夸张而幽深。

  三百年前的人在三百年后的人的记录里,是冒险人生和艺术欣赏的旅程,尽管后者
也开始被人在长度上缅怀。

  他们在天堂里的名字仍然叫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和德瑞克·贾曼吧?

  沉于忘却之水

  敞开着的艺术家——卡拉瓦乔,也许这样的评价反而不适合德瑞克·贾曼,他的表达有曲折的成分。一个感情上沦陷的人为什么选择先锋手笔?但我个人认为贾曼的非先锋的《卡拉瓦乔》是他最出色的电影。

  终于能够在叙述功力上对德瑞克·贾曼有评价了,抽象的东西是反传统叙述的。很容易体会到贾曼潜伏在卡拉瓦乔的呼吸里,这是一种感情暗示和投射;也很容易察觉贾曼对卡拉瓦乔绘画作品的了解程度,影调很符合卡拉瓦乔的风格,作品阐释也恰到好处;当然最值得激赏的是德瑞克·贾曼这部片子非常沉静,即使那些暴力化镜头。

  对照一下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勃辽夫》和卡洛斯·绍拉的《戈雅》,三位导演的偏重点是不同的。《安德烈·鲁勃辽夫》是史诗性的,画家承受的是历史与宗教的重量;《戈雅》是宫廷生活的,着重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卡拉瓦乔》则是情感世界的,有点宿命地推断人的命运。

  某个贵妇人嘲笑卡拉瓦乔:“你是不是和那个大师是亲戚关系?”提起米开朗基罗,我们或许会想到罗曼·罗兰对他的顶礼膜拜的溢美之词。罗曼·罗兰的过度浪漫主义倾向使他的评价过于神圣化了,至少凡人的魅力和圣人的魅力是不同的。德瑞克·贾曼抓住卡拉瓦乔凡人的一面,进而抓住人类命运悲哀的一面。

  影片对卡拉瓦乔逃亡的日子没有刻画,是从卡拉瓦乔弥留之际的空荡荡的白屋拍起的。除了情感线索以外,便是如何在主教手下将平民化的风俗特点带进宗教艺术中,关于他的出身与父母没有交代,也没有告诉影迷——卡拉瓦乔的名字来自他出身的小镇名。他的姓是梅里西,父亲梅里西在他6岁那年就死了。

  可惜的是在《卡拉瓦乔》中没有看到卡拉瓦乔的代表作《厄玛邬的晚餐》和最残酷的作品《圣保罗皈依》,后来卡拉瓦乔派的残酷女画家简提列斯基的《朱丽斯刺杀荷罗芬尼斯》就受《圣保罗皈依》的影响。卡拉瓦乔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过渡的代表人物,也是情感上的米开朗基罗和萨德的中间站。

  我数了数,出现了卡拉瓦乔六七幅名画,贾曼让模特儿在边上摆出画中姿势,灯光与色彩非常逼真。卡拉瓦乔的画作有两大影响后人的特点,一是他遵从自然,基本上是对模特儿的描摹,从而强化世俗性,比如圣母的形象就有可能是他身边的女子的形象。另一个特点是用光上的,人物被聚光灯照射——非常舞台式的,而背景则是大面积阴影,这种光影法直接影响了伦勃朗和鲁本斯在内的17世纪绘画大师。

  当贾曼也采取大面积阴影的光影效果,我没有马上想到这是一种力求还原真实的态度,我想卡拉瓦乔的生平吸引着他,也打开了他内心迷乱的阴影。

  归于世俗化的生活

  我记得在伦敦国家画廊驻足于卡拉瓦乔的《厄玛邬的晚餐》前,包括比他更早的类似画风的作品前的惊奇,也许只有贴近了原作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当时的感觉是——那年代绘画的风俗化远比宗教性更强大。画师日常生活的生动感染着我,而有些作品尤其是卡拉瓦乔的保持着宗教题材所具有的戏剧化的动作场面。

  一把刀子,几个男女的珍奇故事,非常神经质的眼神特写,在画作前发作和在生活中迷情……我不知道要如何来描写《卡拉瓦乔》的细节,或者说人总是在情欲、思想与内心流放中找到自我,按贾曼的诗句便是——“在太阳之下徘徊”。说起他的诗歌和绘画天赋,我以为他在一系列影片里,诗情的“泛滥”超过绘画感觉的“泛滥”,如果你愿意把他的奇异一生当作一部作品来看的话。

  《弹琵琶的青年》是卡拉瓦乔还处在挑逗时代的作品,有人说那个纤弱人物是女性,但他是个男人。影片中蒙第主教问卡拉瓦乔画中那张乐谱写着什么,卡拉瓦乔回答是:“你知道我爱你”。这幅画的沉迷的诗意打动了主教,并把没收的小刀还给了他。小刀上刻着“没有希望没有恐惧”,是不是卡拉瓦乔一生的写照呢?这把刀后来在卡拉瓦乔的手下杀了一个爱恨交加的人,在临死前又靠它和牧师争夺着信仰的归宿。卡拉瓦乔至死不渝地信奉着自己。

  卡拉瓦乔的女模特勒那的死造成了名画《圣母之死》的诞生,他的力量象征的爱人也因为勒那之死而被打入监狱。这是一出妒嫉与复仇的戏,影片更加进入低沉的悲剧氛围。后来有人评价——“以娼妓的形象来描绘圣母”。卡拉瓦乔一生喜好和底层人士生活在一起,他不怕贫穷与困苦,他要的是直接的自由与反抗。

  《安葬》出现在卡拉瓦乔死后,不是以画出现,而是酷似的模特儿的姿态出现——是影片里少数几个现代主义的镜头。是个赤着双脚的男子,贾曼把他比喻成卡拉瓦乔自己。卡拉瓦乔——对绘画史有重要推进却放荡不羁的人最终也赤裸着灵魂。他在逃亡中身陷重病,直至床单也成为黑夜的一部分。

  卡拉瓦乔要比提香或者那个米开朗基罗少活很多年,比拉斐尔命长一点——37岁。拉斐尔是天才早逝,卡拉瓦乔则是自己割掉了自己的生命,用浪迹情感的方式。

  贾曼没有安排一种归依感,卡拉瓦乔死后的眼睛上放着两枚铜币。贾曼的一生也没有归依感,即使在最后他著名的“蓝色”里。

  生命是一种无依、飘零、自由与抗争,对于一些人是这样。孙孟晋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