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黑龙江日报:进口大片,中国电影的“坎儿”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1:34 黑龙江日报

  中国电影产量急剧下降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996年开始,中国的电影产量开始明显减少,97年产量为88部,比90年代中国电影的平均年产量低约30%%,而1998年这种负增长的趋势还有增无减,审查通过的电影数量到12月仅有40多部。按照经营惯例,城市商业电影院每年需要250 350部电影供应才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应该占2/3放映
时间,这就意味着除了80 120部进口影片以外,每年至少需要160 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 110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 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1998年,一些电影发行放映机构面对“无米之炊”的局面深感忧虑。许多城市和影院甚至连续几周没有新主打影片上映,观众电影消费的多样性需求和更新要求都受到了严重的抑制。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大片以1/3的放映时间攫取了2/3的票房。

  所有的数字,都让我们为之痛心、为之汗颜。大片迅速占领票房高地

  据以电影为研究主业的学者戴锦华介绍,由于大片进入,1995年的其他70多部影片完全被搁置,没有投入发行。最好的档期和几乎全部影院都给了大片和主旋律,在宣传上其他国产片更是无法与大片铺天盖地的声势相比。

  1998年,正当国产片步履维艰的时候,一艘沉船驶入中国,卖上了好价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凭借超过了3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创造了中国大陆单片票房收入的最高记录。当时,《泰坦尼克号》在哈尔滨刚刚上映时的票价是40元,数倍于国产片的价格。但是,人们仍然带着一份好奇心,竞相走进影院去一睹这部议价片的真容。省电影公司总经理苍晓策回忆说,当时电影市场特别低迷,几乎没人看电影,没想到上映这部片子时,我们的银都电影院竟然天天满座。这部电影仅在银都一家电影院就拿到了300多万的票房。

  虽然大片从我们的兜里掏走了过多的银子,但是身为观众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电影技不如人。在看了《哈利·波特》、《怪物史莱克》、《玩具总动员》、《加菲猫》等几部老少皆宜的儿童片之后,人们已再也不能忍受那些装腔作势教育人的国产儿童片了,这说明了什么?巨大的差距。

  进口大片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为我们“洗了脑”:观众的口味变了,他们厌倦了国产片中严肃的气氛,爱上了好莱坞大片中那轰轰烈烈的场面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演员的发展方向变了,周润发陈冲等一大批知名演员纷纷奔向好莱坞发展;国内电影人拍电影的方式也变了,他们发现电影不光要拍的,还要运作……一场阻击战拉开序幕

  1997年年末,冯小刚在国内推出了贺岁片《甲方乙方》,该片从策划到宣传,再到市场营销方面都借鉴了大片的一整套模式,仅在北京一地,票房就达到1100万元。有人说,这是进口大片进入中国第四个年头,国内人士学习好莱坞的一部成功“习作”。

  记者还就这个话题电话采访了远在上海的王小帅导演。他说,大片之所以会给国产片造成冲击,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电影工业太薄弱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为此“闭关锁国”。该怎样抵御好莱坞大片的侵袭,这是个全世界的问题。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也遇到了这种情况。韩国没有办法彻底拒绝大片,所以他们采取了“银幕配额制度”,强制规定所有影院的每一个影厅,每年都必须至少放映106天的国产电影。现在我们的电视已禁止在黄金档播放国外的电视剧了,将所有好时段全部让给了国产电视剧,所以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率就上去了。我希望在电影方面国家在政策上也能多给国产电影一些帮助。我们不能总是盯着短期效益,要发展国产电影是需要一些牺牲的。

  2004年,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政策奏了效。据一些媒体报道,在上映《十面埋伏》前夕,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大院线下达打击盗版的军令状,并声称一旦发现盗版面世,将严厉追究相关院线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求各大院线积极组织放映《十面埋伏》,从6月15日至8月5日的暑假黄金档期期间不再上映任何进口影片,好莱坞史诗大片《特洛伊》提前上映,推迟原定于6月或7月上映的《蜘蛛侠2》、《史瑞克2》的档期。最终《十面埋伏》在中国市场赢得了1.53亿元的高票房,而且在它首映的前三天,全国票房就达到3000万元,超过了任何一部进口大片的首映周末票房纪录。

  今天,这场阻击战仍在继续……

  资料

  中国放映进口大片纪事

  -缘起1994年,中国电影市场非常萧条,许多电影院改成台球厅、家具城。当时在中国惟一负责全国电影发行和电影进出口的中影公司更是入不敷出,资金时常上捉襟见肘。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打报告,提出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的外国影片,而不是此前一直实行的以买断方式进口过时的、三流的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来保证中影公司完成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的任务。

  1994年年底,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当时为区别以前的进口影片,社会上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之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于是流传开来,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叫法。

  -美式分账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和输出国。1995年随着进口大片的引进,自然也引入了美国的分账制。分账的大体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这个比例据说跟美国的分账比例大致相同,区别只在于,在美国,拷贝制作费用和用于发行的宣传费是由发行方承担的,而在中国,这些费用全由制片方负责。

  电影《亡命天涯》海报

  2005年,对中国电影来说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它100岁的生日,同时今年也是大片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的第十年。1995年,《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等一批以好莱坞影片为主的进口大片涌入中国,它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轻松幽默的语言、美轮美奂的画面,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征服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观众。有人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片的涌入对中国电影来说有如一场洪灾,它几乎淹没了中国电影的声音。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