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竞报:选秀、大赛频繁举行 平民梦想成就了谁?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10:38 竞报

  上周末,12万“超女”杀将剩15人迈进全国总决赛;上周末,《梦想中国》资格赛在北京击鼓开擂;还是上周末,“第2届网易全国摘星大行动”的首场复赛——北京赛区复赛正式拉开帷幕。无论是哪个活动,入围选手只有几十位甚至十几位,却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年轻男女们顶着酷暑的太阳,在近40度高温的室外守候。选秀节目为什么这么热?全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欲望增强了?还是明星梦的力量?

  近日,本报与新浪网女性频道联合推出“选秀造星为何如此狂热”调查,看看在网友们的眼中,选秀意味着什么。

  市场经济时代

  平民梦想也可成为暴利

  “激情成就梦想”,这是本届央视《梦想中国》的口号,《超级女声》的口号是“想唱就唱”,20世纪波普艺术的代表安迪·沃霍尔说过,“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虽然成名时间短暂,但是主办方正是抓住了平民都有成名梦想的心理,表面上看是“你的梦想,他来埋单”,实际上却是“你的梦想,为他埋单”。

  英国ITV电视台2001年播出《流行偶像》,定位在“要有戏剧冲突的比赛进行选秀,要达到总统选举式的节目高潮”。播出后获得极大反响,第一季每集的观众达1300万人,第一年为主办者带来上亿元收入。目前,《流行偶像》在世界30个国家发展本土化节目,像《法国偶像》、《新加坡偶像》、《印度偶像》等。2002年,美国FOX电视台购来这个黄金品牌,推出本土化的《美国偶像》。

  湖南卫视策划者两年前看到英国《流行偶像》节目受到启发,创办了《超级女声》的前身《超级男声》。2004年,被称酷似《超级女声》的《梦想中国》经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包装隆重推出之后,被多家媒体评为当年“年度十大文化事件之一”。高收视率带来的是高广告回馈,在这一点上,市场经济时代给全世界电视选秀栏目的挣钱机会都是公平的,这个时代平民梦想也可成为暴利。

  偶像渴求时代

  平民偶像只是填空?

  泛偶像时代,是一个偶像渴求时代,安迪·沃霍尔的那句“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另一层含义是,平民偶像成名的短暂。“海选”最能体现平民偶像诞生的特色了,《超级女声》的海选唱得好的可在演播室停留30秒,而有些人刚一张口评委就按下铃喊下一个,30秒确定一个平民偶像的命运,而平民偶像短暂的诞生,似乎注定平民偶像存在的短暂。第一届《梦想中国》冠军王思思签约环球后出了首张专辑,可有多少歌迷听过她的专辑?王思思的知名度显然无法和今年“超女”李宇春相比,可是一年后,又有多少人记得李宇春?要是蒙牛酸酸乳不再到处打着张含韵的广告,一年后张含韵平民似的面孔也会被平民忘记吧。

  从下面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从观众角度来讲,他们并不认为这种秀还能造就他们的偶像,热捧这类栏目的出发点,娱人一乐的意味,远大于寻求“偶像”:

  在参与投票的1640人中,58.23%的人不相信这类栏目有造星功效,令人欣慰的是,狂热报名的选手对电视平台秀栏目的认知上竟和观众近乎一样理智,从另一项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参与者并不想通过《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类似电视平台秀一夜成名:

  从旁观者的角度讲,平民偶像解决不了偶像渴求;可从参与者的角度讲,虽然平民偶像只能是昙花一现,若不秀一下,作为平民,这辈子要作昙花惊世一现的机会也没了。

  个性至上时代

  “美女”难敌李宇春

  其实,观众热衷选秀栏目,一方面表达着对选秀节目的狂热,另一方面,他们对栏目的态度,对选手的评判态度,又表现出他们很理性。看看观众对选秀栏目看法的调查:

  再以《超级女声》诞生和评选为例,即使是“超女迷”也少有人知道,《超级男声》是《超级女声》的前身,这不足为奇,因为《超男》在2004年3月首届“超级女声”试验推出前,已运作大半年,但几千人报名显然令主办者十分不满,于是主办方用“女声”替代“男声”。2004年3月,首届《超级女声》4个唱区报名五六万人,据湖南卫视网站公布数字,2005年《超级女声》报名总人数达12万。

  《超级女声》和《超级男声》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关注率和收视率差异呢,是女生比男生更爱秀,还是因为女生比男生更养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因而“超级女声”比“超级男声”更适合这种电视平台秀呢?如果说“女声”漂亮,那么今年《超级女声》冠军呼声最高的为什么会是成都赛区的冠军李宇春,一个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声音和形象都酷似男生的女生呢?

  从调查可以看出,观众对“超女”的欣赏已不再停留在养眼这个角度上了。

  网友teresa200针对“被个别网友称为飞机场的李宇春能夺冠《超级女声》”现象发表主题评论,在《寻找自我的女人们———对李宇春现象的媒体文化分析》中评论说:年长的玉米(李宇春歌迷的统称),是在李宇春身上寻找自身本应成为却并未成为的自我。而年轻的玉米,是在宇春身上寻找自我成长的力量、自我成长的多种可能性。 李宇春的意义正在于她堂皇地在一个主流媒体上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代表了女性自我的任何一种可能性。

  《流行偶像》和《美国偶像》都做出不以貌取人的姿态,《流》给人印象是越来越“重唱功不重外貌”,第二季《流》冠军米歇尔·麦克玛斯是个长着双下巴的胖姑娘,而曾获得“世界偶像”称号的“挪威偶像”珂特·尼尔森被考威尔评价为“有天使的嗓音,魔鬼的脸”。

  平民偶像时代,谁在乎偶像存在长短,谁在乎偶像台下生活,我秀故我在,我秀故梦想、暴利与娱乐共在。郭慕华/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