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晚安,好运》:坚持大多数人选择放弃的东西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14:55 新浪娱乐

  我是一个比较讨厌政治的人。早上扭开电视,如果有美艳女星英俊男优的八卦,总是忍不住多看那么两眼;如果是伊拉克的乱景又或者布什总统闹心的大法官人选,对不起了,转台。无数普罗大众大概都有这种毛病吧,我们比较在乎自己头顶的那片雨云在什么时候会化做水滴落下,比较关心那个拥有庸碌人生的自我的肉身。所以电影《晚安,好运》里面的主人公们才如此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不管时间如何流逝,空间如何改变,他们坚持的是大多数怯懦的我们选择放弃的东西。历史会不会记取那些瞬间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尽管社会或
许已经物欲横流,几十年并没有改变我们在观看这样一部电影时候感受到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反共和排外运动使得很多无辜的百姓失去了工作和名誉。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的晚间新闻主播爱德华·穆伦,不顾可能面临的危险,公开在电视新闻中对"麦卡锡主义"进行质疑和批评。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勇气、正义、良知,这些竟然不是电影表现的重点。作为导演的乔治·克鲁尼把镜头无限推近再推近,很多时候银幕上只有新闻主播那张严肃无比的脸:他总是微微侧着身子,白色强光下,手上的那支香烟缭绕着烟雾。推到我们眼前的是在和麦卡锡的针锋相对中,个人在政治风暴中扮演的角色,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大相径庭的心理状态。在几乎要让人喘不过来气的接踵而至的矛盾和斗争中,我们关注着电影的中心人物们即将要采取的行动,他们内心的考虑,这一切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而气氛是如此的紧迫,我们甚至能听到银幕上深陷矛盾中心的人物们咚咚的心跳声音,丝毫不比精彩的悬念电影逊色。观看这样一场较量的结果就是,社会环境造就的利害关系,国家机器下人性的妥协,政治的阴暗之面,在近距离的呈现下,比什么时候都要来得触目惊心。

  电影删繁就简,直接对准事件旋涡中心的人物。麦卡锡本人也好,坚持为良知和正义呐喊的新闻主播也好,他们的心理都是真实的。纪录片和影片本身的镜头穿插出现,真实感愈加强烈。说电影是对人性的一次真实的凝视并不为过,而其中还包含了对于新闻言论自由和电视文化的思考。

  男主角大卫·斯特雷泽恩完全值得一次奥斯卡的点头。他不是在演那个几十年前的新闻主播,他早就变成了那个人。无论从说话的方式,眼神,小动作,还有坚持的心理状态,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斯特雷泽恩,我们绝不会对于爱德华·穆伦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配角的设置颇局匠心。那对在电视台假装不是夫妻的男女,镜头多次对准他们私下里的对话,有对于事件本身的忧虑,也有他们纯粹私人的亲密。仿佛离开了中心事件在说别的,实际上只有让我们对于事件的戏剧性和真实性印象更加深刻。子君/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