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神舟》原来的编剧是海波老师,他大概从2000年,或者更早一点就介入《神舟》的创作了。那时候载人航天工程还处于一种很保密的状态,很多东西都没有公开,作为当时的作者,甚至预料不到将来会不会解密,或者解密到什么程度,所以那时候写剧本是比较难操作的一件事,要把一个具有七大系统组成的庞大机构、几十万人参加的一个大事业用电视剧的形式通俗地给广大观众讲述出来,纪录片也不一定能够讲明白。海波老师最早是用一个记者的形式去串写整个故事的,用一个记者的眼光去跟踪和记录整个纷繁复杂的工程。20
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试验成功了,之后不久,海波老师就把《神舟》电视剧的剧本就写出来了,当时是三十六集,有一百多万字。那个本子我看过大部分,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本子的作者很不容易,要赋予这么多人很专业的语言和行动,这太难了。因为那时候我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航天人,对航天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体会很深。航天何止几百个专业,每个专业的人说话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平常我们火箭系统的人和飞船系统的人都搭不上话,飞船系统的人也不关心火箭系统的人怎么工作,火箭系统的人也不管飞船系统到底是什么原理,反正各有职责,只要保证自己的系统工作正常就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对于海波老师能够把这么多专业的语言组织到一起,还要设置彼此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时候我还不认识海波老师,彼此都不熟悉,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让我去参加编写这个剧本。要写一部航天的作品,首先要很了解航天。写一个一百多万字的剧本,就一定需要十倍于这个数字的素材!我记得有一次海波老师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陪同他去看一位牧马老人,他在车上跟我们说,他写《神舟》,光手写的采访手记就有两百多万字,还不包括录音和成文的材料。他还破例去看那些航天人档案,也是成千上万地翻看,等等。大家听了之后,都特别佩服海波老师的这种毅力,说实话,写这样的东西没有毅力是绝对做不到的。我当时还庆幸,想幸亏我不是作家,否则要让我去写这个本子,我可胜任不了。后来神舟又改了好几稿,最后定的是三十集,有几稿我看过一些,大的风格都没有变化。再不久就听说要组织拍摄了,大家都很高兴,毕竟是一个反映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电视剧。但是到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神舟》还没有拍摄。神舟四号成功了,《神舟》仍然没有动静,再后来就有人来发射中心看景了,就是韩刚导演,大家都说这次一定是要拍摄了,可是没过多久,又停止了。因为时间拖得过长,申报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神舟》已经超过了两年之久没能拍成,这个项目就作废了,不得已又申报了一次。不久《神舟》剧组重新启动,由高希希导演接手筹备拍摄,各地的景点都看好了,但是又遇到了很多阻力,加上那时候有“非典”,《神舟》的第三次拍摄计划又被搁浅了,这是2003年初。文/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