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也进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自蒙特威尔第之后最杰出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为自己民族的歌剧艺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威尔第歌剧的非凡气势前所未有,充满了激动人心的饱满热情,尤其注重旋律,他认为旋律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威尔第生活的年代正当意大利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中,所以他的歌剧里充满了民族主义激情,他的早期歌剧《纳布柯》和《伦巴第人》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诞生的。《弄臣》《茶花女》《假面舞会》等歌剧,将他的事业带到了顶峰,其中根据小仲马同名小说谱写的《茶花女》一剧凄美迷人,剧中的《饮酒歌》更是家喻户晓;还有《弄臣》中的《女人善变》,可说是朗朗上口。进入创作晚期后,威尔第依旧创作出了《阿伊达》《奥泰罗》和《福斯塔夫》这样的杰出歌剧。
比威尔第稍晚出现的作曲家中,蓬基耶利(1834-1886)和博伊托(1842-1918),分别以《歌女焦空达》和《梅菲斯托菲勒》闻名。
普契尼(1858-1924)是威尔第之后最出色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极富抒情特质,尤其是他那些优美的咏叹调,总会令人如痴如狂。特别是《艺术家生涯》,包含了作曲家最动人心弦的咏叹调,例如《我的名字叫咪咪》和《冰凉的小手》,还有《托斯卡》中的《为艺术为爱情》《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姜尼·斯基奇》中的《我亲爱的爸爸》《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能眠》,均为扣人心扉的名段。
到19世纪晚期,受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影响,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它强调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内容多涉及憎恨、凶杀和背叛。马斯卡尼(1863-1945)的《乡村骑士》和莱昂卡瓦洛(1857-1919)的《丑角》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部歌剧,乔尔达诺(1867-1948)的《安德烈·谢尼耶》以及普契尼的《托斯卡》也都应属此列。
比普契尼稍晚出生的作曲家雷斯匹基(1879-1936),是一位与真实主义相对抗的意大利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管弦乐作品,如《罗马三部曲》《教堂之窗》和《格里高利协奏曲》等,他十分注重音乐的色彩,多选择与古代艺术有关的题材。(李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