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武侠片掀起中国文化研究热潮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8:05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据《亚洲时报》15日报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古老的技艺与现代商业结合起来,重新焕发了青春。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武术(功夫),通过令人目不暇接的武侠片,世人认识了武术,武术也融入现代商业社会,而且可以预见,它将影响未来。

  武侠剧,华人特有的娱乐方式

  目前,中国很多地方的传统组织或正规的武术学校仍在教授武术,类似这样的团体在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并不少见。然而真正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还要属融合武术元素的电影和电视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人在电影制作领域征服了全球亿万华人。

  70年代电视开始普及,武侠剧开始重新演绎小说家创作的武侠故事。有关功夫或侠士这一核心主题的武侠剧受到广大中国观众的欢迎。在这种娱乐产品中,男女演员身着彩色的怪异服装,手中挥舞着造型奇特的剑或刀等道具。这些元素成为全球亿万华人重要的娱乐大餐。

  有关武侠的娱乐产品被称为古装剧或是电影。武侠世界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与代表西方亚文化的科幻电影《龙与地下城》非常相似,主要内容是虚构的或是由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衍生而来,主角往往是充满侠义精神的剑客、仙女一般的少女、武艺高超的少林和尚和奸诈的恶棍。

  上世纪80年代,除典型的、虚构的武侠剧外,香港和台湾的电影电视制作人扩大了拍摄领域,开始反映不同的主题,例如浪漫片、历史剧、古典片、神话片、科幻片和宗教片。历史剧主要讲述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例如秦始皇、成吉思汗和康熙皇帝等等,观众可以此加深对本国历史重要人物的印象,了解他们的功过。台湾的电视剧制作人擅长拍摄浪漫肥皂剧,其中大部分是由本地作家琼瑶的言情小说改编而成,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还珠格格》流行程度令人惊叹。

  不容忽视的金庸现象

  不甘寂寞的中国大陆也同样雄心勃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陆斥资百万翻拍《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这些小说都是先人几百年前创作的,为严格按照原著内容进行改编,中国制片人付出了极大努力,在拍摄、服装制作和庞大的临时演员使用上投入了巨资。但由于落后的营销手段和媒体宣传,类似这样的百万制作被迫“缩水”,放弃在国际娱乐市场谋求一席之地和参与西方电影和娱乐产品竞争的最初想法,电视剧只限于国内消费。

  迄今为止,在中国观众中广为流行的中国古装剧和电影绝大部分仍是武侠剧和武侠电影,其中主要是由职业武侠小说作家创作的国语小说改编而成。金庸先生称得上中国文坛最著名、最成功的武侠作家代表人物。借用相关的历史背景,才华横溢的金庸将历史事件、幽默、浪漫、人性和政治融入小说创作,生动感人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类似于西方的科幻小说作家大卫·格梅尔、崔西·希克曼和玛格丽特·维斯。更为重要的是,金庸的小说风格富有戏剧性,电影电视制作人很容易将其改编并搬上银幕。人与人的关系的主题和毫无语言障碍的叙述使其成为电影电视制作的理想素材。他的这一特点与中国古典名著存在明显不同,古典名著的语言相对枯燥、不太容易理解。

  金庸小说在描写武侠的同时也向现代读者阐述自己有关中国历史的一些看法。人文主义是其小说创作的基础,代表作包括《神雕侠侣》。金庸在这部小说中虚构了侠士杨过的形象,描写了其传奇的经历。书中的杨过爱上比自己大的女人——他的美丽的师傅小龙女。二人的反抗成为这部小说的主题:师徒之恋有悖儒家伦理道德,被当时社会所不容,与自己的师傅发生暧昧关系只能受到人们的唾弃。这种关系在过去被严令禁止,即便是在现代,也不是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

  《神雕侠侣》一经出版便广为流行,至少5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香港、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的娱乐业也纷纷制作有关这部武侠小说的相关产品;日本甚至将其改编成动画片。《神雕侠侣》很快就被誉为中国同时代最浪漫的文学作品之一,这种评价已然超出了武侠小说的范畴。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演员刘德华和陈玉莲成功地塑造了杨过和小龙女的形象,杨过和小龙女也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事实上,在远东也有人将他们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金庸在《神雕侠侣》开篇创作的小诗相对于唐宋诗词而言,更受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喜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像格梅尔、希克曼、维斯等这样的小说家享受国际名人的美誉只能归功于英国的读者和观众;金庸的鼎鼎大名也只限于华人圈:他的作品只能吸引那些看得懂中国汉字的读者,或是能够欣赏由他的武侠小说改编而成的国语、粤语电影电视剧的观众。但仍有数百万人喜欢金庸的作品,如果算上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的话,全球几十亿华人观众都可能是他的追星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国文化

  有意思的是,娱乐制造商们只需稍加努力就可将他的作品与历史事实对接,成为中国观众一种非正式的历史教育方式,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举例来说,某些中国观众认为他们的祖先直到清朝才开始扎辫子。很多中国人开始相信荧幕上演的就是真实的历史,但事实上并不完全是。

  娱乐业毕竟是商业性的,捕捉和把握消费者的脉搏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在时下的电视剧中,荧幕人物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古人是造不出来,因为当时的染色和纺织技术还很原始。除此之外,武侠剧中的人物经常展示飞檐走壁等惊人武艺,这更多的是制造笑料和娱乐元素,但从历史现实主义的角度看,这是不可信的。

  到21世纪初,荧幕上的电脑合成视觉特效被广泛采用,简单的挥剑动作就能带来爆炸和天崩地裂的杀伤力,但对于信息技术时代已对电脑合成图象麻木的观众,根本没有一点可信度。与此同时,2000年,美国一家电影公司第一次推出武侠电影《卧虎藏龙》,里面是清一色的华人演员,国语对白。以中国人的欣赏标准,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拍摄手段并没有惊人之处,但它却非常适合打入美国电影市场。

  《卧虎藏龙》只能算是老套武侠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但它仍是中国人的骄傲,西方人最终同意让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观,比如武侠,进入美国市场,中国电影的国际声望得到极大提高。武侠剧的流行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研究、挖掘中国文化和政治史这座宝藏。(杨孝文 任秋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7,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