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躲藏》的不仅是摄像机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11:59 国际先驱导报

  很多介绍显示,《躲藏》是一部惊悚片,大概这来源于这部影片故事的开端——一个家庭收到一盒录像带,两小时的长度显示的都是他们家门口的固定画面。然后这家人又陆续收到类似的录像带,显示他们家的门口、丈夫的出生地等等画面,并附带有威胁性的明信片。这样的剧情,无论如何都能让人联想起很多刺激的恐怖电影。但是直到最后,这部电影也没有提供答案:录像带是谁拍的,摄像机放在哪里——因为画面上出现过主人公迎面走向镜头的场面,而他并没有发现,这说明摄影机“躲藏”了。可能更让不习惯看艺术片或者实验电
影的人糊涂的是,这部电影中剧情里的画面(录像带)和剧情外的画面(电影本身),视点往往是重合的,这实际上就消解了“躲藏的”摄影机的存在。或者说,那个“持摄影机的人”是上帝,或者导演本人。

  很显然,《躲藏》是由于《钢琴教师》而成为世界著名导演的米歇尔·哈内克对电影语言的有趣尝试,之前他在令很多人厌恶的《滑稽游戏》(Funny Games),和令很多人无法卒观的《未知密码》(Code Unknown)里做过相似的思考和实验。但本月的年度欧洲电影奖上,这部影片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等6项大奖,我相信不仅仅是因为哈内克藏起了剧情中的摄影机,而是它令人轻而易举地联想到了不久前在法国发生的骚乱。

  剧中的录像带事件,身为电视台读书节目主持人的主人公乔治深信不疑认为是“他”干的,那个“他”是他童年时一起长大的一个阿尔及利亚移民。他憎恨那个移民,因为那个移民幼年时曾住在他家里“霸占了他的房间”;现在这个移民的儿子恨他,因为他(法国的精英们)“剥夺了移民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法国知识分子与移民及其后代之间的恐惧与憎恨一直持续着,并化为梦魇,甚至最后以流血的方式结束。这也很清楚地表明了导演对移民问题严重性的敏感和反思。

  如果我们不了解欧洲大陆的事件,那么反观切身,《躲藏》也能给予一些思考。那个主人公的遭遇表明:每个人都有一段隐藏的历史,也都有隐藏的现实,只是我们不愿面对或将它忽视了。这部影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我们害怕看到自己日常生活的景像。因为起初录像带本身没有威胁性,但是主人公的恐惧却让我们感同身受。我们为何会如此害怕?——是怕被监控?还是怕被介入?我觉得都不是,而更可能是怕“生活中躲藏着什么”这一事实。在影片中,那些日常的景像,就渐渐让这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中产家庭濒临绝境,那些平日不显现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完全暴露了出来。他们和我们将如何从隐藏的记忆与生活中脱离出来,导演哈内克并没有提供答案,他用一个看似偷窥的日常画面结束了整部影片,那个镜头似乎暗示那台躲藏的摄影机依然存在,并且随时可能再次惊醒和刺痛日益麻木的人们。卫西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5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