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庆祝北大艺术学院成立演出专题 >正文

深圳商报:为《牡丹亭》着迷,被白先勇感动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4:50 深圳商报

  本报讯 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吴予敏教授是一个老戏迷,虽然以往他最感兴趣、研究得最多的是京剧,但是知道青春版《牡丹亭》要来深圳演出后,吴予敏教授还是兴冲冲地到深圳会堂观看演出。问及原因,他说:“我喜欢戏曲,昆曲是京剧的源头之一,《牡丹亭》是戏曲中的经典,白先勇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这些原因就足够了”。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吴教授说,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在昆曲的鼎盛时期,它是宫廷相府中的常客,是文人雅士的时尚。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但是随着地方戏的兴起,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开始走下坡路。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演出的《十五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周总理曾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在看过青春版《牡丹亭》后,我有一种感觉,‘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青春版《牡丹亭》”,吴予敏教授说。他认为白先勇是以一种唯美的哲学来对待《牡丹亭》这部中国传统文化作品,无论是从唱腔、舞美、服装到剧本的删节都精益求精,都体现着白先勇唯美的追求。

  此外,青春版《牡丹亭》加快了表演节奏,恰到好处地融合了现代审美手段,“这些做法都使得这部传统的艺术精品在我们今天的文化氛围中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符合现代审美习惯但是又不失传统昆曲的深切、缠绵、婉转、细腻的内在情感表现,这是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原因之一。”

  久违了的浪漫主义作品

  吴予敏认为青春版《牡丹亭》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部久违了的浪漫主义作品,汤显祖的《牡丹亭》达到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的顶峰。

  吴予敏认为与之前的浪漫主义作品不同,《牡丹亭》始终围绕人性、人情展开,“杜丽娘因梦生情,寻梦不得,为情而死,死后三年,又因情复活……《牡丹亭》将人性、人情推到了生命本体化的位置,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极限,超越了日常世俗、阶级、时代、政治”。

  “青春版《牡丹亭》是以南昆传统作为唱腔基础发掘而成的,它的艺术形式与表演内容天然合拍,将符合青春主题的视觉、听觉融合在一起,赢得了年轻人的喜欢,实在是很不简单。”

  白先勇的行为让人感动

  在谈到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白先勇时,吴教授的感动也是溢于言表,“我们从前都知道白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很高,他善于描写亡国之痛、人世沧桑、悲欢离合,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个人对生命的体验:细腻、深刻。但是我们可能谁都想不到,白先生会在晚年时拿出这么多的时间来对昆曲进行支持与推广。也许白先勇从他个人的生活、爱情中体验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因此青春版《牡丹亭》成为他个人晚年的情感象征,体现了他内在的生命体验。如此投入在青春版《牡丹亭》中,他的行为非常让人感动。”记者徐松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0,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