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有首歌唱到的“把最好的留到最后”(Save The Best For Last),我们这次的回顾特辑也是一样,今天所要进入的独立电子(Indie Electronica;在独立乐迷中又俗称为“小电”)是近几年来独立音乐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其实小电的音乐历史已经颇有年头,并伴随着录音/采样技术以及多媒体音乐技术(电脑音乐创作,即Laptop Music)的不断发展而有不同方向上的演绎,电子技术与不同的音乐风格元素相互融合衍生出众多繁杂的电子乐分支,但在独立音乐中,独立电子大体上是说那些大量应用采样/拼贴音乐技术,而作品整体上却
仍然具有传统的曲式架构(这和很多实验前卫的电子音乐不同),如娇好的旋律、激赏的节奏等,所以这类作品在保证不失基本的聆听趣味下,会以各种多彩丰富的电子手法赋予作品独具各色魅力的音乐特色-或飘逸、或空灵、或清凉、或奇幻、或嬗变……
从聆听趣味的角度看,独立电子音乐正在为我们拓展出一片极为宽广的聆赏选择空间,这个宽广的真实意义在于小电音乐的创作手法将极大地降低年轻人创作音乐的门槛,很多的独立电子音乐作品创作的物理实体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而存于硬盘中的大量音乐素材(有专业的素材库,也可以自己于周遭生活中进行录音)在专业音乐软件的应用中被给予各种变异、剪切以及拼帖等折衷主义色彩的创作手法,这便形成了聆听趣味异彩纷呈的独立电子音乐特色风景。
1、Kettel - 《Through Friendly Waters》:年度最佳旋律美感独立电子作品
聆听指数:8.8/10
不如我们先从视觉着手试着解构一下其中的音乐色彩:首先,看到上下类似影片胶片的图案,这大抵可以想象整张唱片可以归纳为一个统一主题;两粒显眼的水珠,精致透明,隐隐透露出这张专辑不“脏”,音色可能会是偏通透的愉悦色彩(专辑的名称《Through Friendly Waters》也暗示了这一点);再看竹林,可以想见这张专辑不会呈现出单一乐色,它可能会是以复杂多样性来勾勒一个统一的音景;最后,背景-白色雾霭,想到了什么?氛围!对!这张唱片还有可能有着氛围音乐的成分。好了,结合以上的观感:统一、精致透明、复杂多样、氛围。这就是唱片带给我们的听觉与视觉感观合而为一的聆听趣味。
在此张专辑中,小电音乐元素多以合成器乐色演绎为主,其间模拟声景胜于声效,但亦可以随处听到诸如“哗哗”这样的极简音效片断;此外是一些传统乐器的加入:短笛、钢琴和大提琴(在部分氛围作品中着力表现);再就是优美暖色的曲调旋律使得整张专辑更具相当的可听性和音乐美感。《Through Friendly Waters》是去年个人所听到的独立电子音乐作品中最具旋律美感的一张专辑。
Kettel来自荷兰,原名Reimer Eising,80年代后有为青年,可这已经是他的第5张唱片发行作品了;发行厂牌-Sending Orbs是荷兰的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独立小厂,他们旨在推出一些极富创造性的艺人优秀作品,而且每张作品只限量发行500张,别想在唱片店能够轻易找到他们发行的作品,他们也推荐乐迷从网上购买,每发行1张唱片的收入:一方面维持机构运作,另外则用以发行下一部作品。Kettel的这张作品,是该厂牌的发行第1张,500张限量迅速售磬。该厂牌也特别注重视觉化唱片设计,所以,待你听完这张作品,再来看它的封面设计,你会发现视觉呈现的确是水准一流。
2、Praveen - 《Backed By Spirits》:修身养性 参禅悟道
聆听指数:8.8/10
Praveen,纽约人,目前是Percussion Lab这个网路电子Radio Show节目的创始人,也是Neo Ouija(著名独立电子厂牌)的录音艺人。他13岁便开始和电子音乐打交道,后来受到80年代合成器音乐的影响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电子舞曲创作,但等到他从伦敦学成回国后便放弃了舞曲音乐而专门致力于电子即兴音乐的创作。
《Backed By Spirits》是Praveen的首张唱片,整体聆听之后,可以将作品理解为棕色声景的氛围小电音乐,但作品于细节中所透露出的些微之处才是你领略此张专辑真正魅力的所在,这里强烈建议各位找到最好的听音设备来听这张专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真地有可能听到那些会触动你神经的细微音乐片断,哪怕就是那些“左到右到左”的噼噼啪啪的电子声效也会给你留下一种极为简约有趣的印象;另一方面,专辑中的氛围感较强,部分作品竟显得晦涩黯然,这些氛围的营造使得这张唱片更加适合冥想,与前面提到的灵性流动的极简小电元素相互结合,形成一种催使意识流向的无形力量。
氛围小电的确是一种可极易引发听者思绪的独立电子音乐类型:一方面,氛围将你置身于空旷声景之中;另一方面,以简约手法又让你感觉到具象存在的声音景象。这样一种交融之下,很多人会随着音乐而进入一种冥然若思的精神状态。所以,Praveen这张音乐作品极为适合修身养性和求道的乐友聆听。
3、Cocorosie - 《Noah's Ark》:搞怪谐趣 1-2-3-4
聆听指数:8.1/10
2004年,一张搞怪无比的《La Maison de Mon Reve》使很多独立乐迷认识了Cocorosie;经了解,原来这是一支来自法国的姐妹二人组;后来又发现,这对Casady姐妹对于音乐似乎总是有着一种恶搞的情绪,至今还记得当时乐队图片就是加了两撇胡子的姐妹俩,很有些论坛上流行一时的改图风气。
两姐妹分别叫做Sierra和Bianca,从音乐的正统角度来说,Sierra要略高一筹,因为她从高中开始便进行歌剧人声的学习,而Bianca则更加随意地独自创作音乐。两人之前是各走各路,后来,两姐妹鬼使神差地又走到一起的时候,便诞生了Cocorosie。
你若是第一次听到Cocorosie的声音,你一定会被这种音乐所具有的新奇的魅力所吸引,你会发现从两姐妹很有些故意变异的人声到低保真氛围之下(Lo Fi)的音乐声景和清脆的键盘音色直至那种不绝于耳的各种拟声音效……,很快,你就会虚拟出一个似是而非、充满奇妙色素的音乐情境。这种奇妙的魅力到底从哪里来?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虽然我不可能将这个唱片的幕后制作给搞出来,但是我们不妨就从这两姐妹身上着手。
记住,Sierra是学过歌剧的,因此她的声音有着比一般演唱者更为宽广的腾挪空间,并且在音色上会更有着一层“雅气”;而Bianca的声音似乎可能更趋近于常规水平。现在,我们先给这姐妹俩的声音做个低保真处理,可以将低保真音乐元素附着其上,也可以直接将她俩的人声直接低保真化(这两种方式均见于专辑中);第2步,添加细致丰富的各种模拟音效,让这些声效时不时、不间断地出现在低保真的背景之中;第3步,着上亮色,如果需要突出Sierra的歌剧气质或者是衬托出作品整体上的低保真音色,我们就以亮色的键盘演奏来实现;第4步,节奏,就用Trip Hop吧!接下来呢?让这些元素去自由发挥、去相映成趣吧!相信这诸多的素材在两姐妹的把玩之下会非常有趣。
此张新作较之上张作品要沉敛了许多,上张唱片要更加阳光气质,而新作中的音乐元素却比上张丰富许多。
4、Seven Ark - 《Noise Of The New》:小处着力、彰显智慧的博弈碰撞
聆听指数:7.9/10
Seven Ark来自南非,虽然厂牌Neo Ouija的官方文案中略微强调了一下这个身处来历对于Seven Ark音乐的影响,但从这张新片中,却不大能感觉到有任何的来自非洲的音信。综观这张小电作品,如果以比较严苛的眼光来看,并非为一独立电子佳作,但也绝非一般作品。这是一张以节奏见长的小电作品,辅之以各种合成电子音效以及浅暗氛围的衬托;专辑音乐旋律弱化,仅仅体现在偶尔延续性的电子声效以及作为氛围音乐而出现,即便是这样的机会也会被彰显的节奏夺去更多被予以聆听关注的机会。
以上仅仅说明了此张小电作品的简单音乐构成,真正使得这张唱片脱离一般层次水准的核心要素是节奏与丰富的电子声效以及电子噪音之间的博弈碰撞。整个作品的节奏具有明显的的科技舞曲节拍(Tech Beat)和嘻哈(Hip Hop)的独特气质,一般来讲,单纯的这种节奏往往是禁不住聆听的(更何况此张唱片还较少旋律),在这里,就体现出Seven Ark的电子乐驾驭水平,他用各种处理手法之下的电子声效来与作品中的节奏进行相融相衬,从而使作品节奏频添一层质感,再辅以浅暗氛围的烘托,一个不错的小电音乐情境应运而生,如果你可以关注到这些地方,我想你自然也就会领略到这张唱片的小电魅力。
这张唱片将小电的聆听点着力在“小”上,“电”并无稀奇,Seven Ark音乐的特色就完全落脚在“小”上。
5、Populous - 《Queue For Love》:夏日阴凉角落的Hip Hop小运动
聆听指数:7.6/10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灵魂乐、爵士乐以及老电影音乐在曾风靡于80年代的Hip Hop节奏中摇曳出飘逸洒脱的现代气质,这便是《Queue For Love》所带给我们的音乐聆听体验。于音乐创作上,来自意大利的Populous幕后真正人物Andrea Mangia用的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式音乐创作手法-膝上型电脑(注:很多独立电子音乐艺人都在用),音乐素材则是各个年代的音乐片断。但专辑中的音效也并非全然的电子采样,Andrea Mangia仍然亲自录制了包括吉他、钟琴在内的部分乐器片断,更明显的则是在单曲《Bunco》和《Clap Like Breeze》中,Andrea Mangia请来了意大利女歌手Matilde亲自献声,这两支单曲最后呈现出来的是Broadcast、The Cocteau Twins(4AD曾经仙音)以及DJ Shadow(著名嘻哈DJ)有机混合体。此外,颇有名气的cLOUDDEAD乐队成员Doseone(此人以奇异、极端、偏执、扭曲式的rap方式闻名)也参与到专辑的创作中,一曲《My Winter Vacation》展现了他毫无目的指向的意识流音乐创作思维。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独立乐迷所熟知的意大利后摇名团Giardini Di Miro的Jukka和Luca也出现在《Queue For Love》的创作艺人团队中。
这张专辑开始的1分多钟演绎让人颇以为可能又是一张不错的小电作品,但紧接着的一首凸显Hip Hop节奏的作品会进一步给人以不拘一格的聆听趣味,而于整体上的戏剧化聆听感觉是在连续地听完整张唱片之后,才发现原来Hip Hop节奏元素在这张专辑中是居于中心位置的。专辑让人不可预知的音乐推进无疑增加了听者聆听的乐趣。
《Queue For Love》可以看作是两种节奏融合的作品,即缓拍之下的Hip Hop节奏和细碎简约的小电节奏的结合,凸显前台的是相对较重的Hip Hop节奏,而小电则在后台予以音色变幻上的精彩点缀。此外,电子氛围也需要提到,作品中弥散着一种持续而慢热的氛围感,这就好比是在30摄氏度夏日气温下于阴凉角落处的Hip Hop小运动,而那些小电的音色无疑是吹来的惬意凉风。
6、Prefuse 73 & The Books - 《Prefuse 73 Reads The Books》:读书 读好书 更要会读书
聆听指数:7.3/10
Prefuse 73创作的是电子乐中的智慧舞曲(IDM:Intelligent Dance Music),这种电子音乐的节拍更加碎化,以独特的拼贴衔续形成作品的旋律,在电子气质上更加强调一种低调和闲适随意的情境(与那些Rave以及俱乐部舞曲相比之下),听这种音乐时,你的大脑完全可以随着这种意境而陷入一种放松状态下的思绪中。而The Books的音乐则要大异其趣的,这个团的音乐是大量地运用各种采样、即兴、原声器乐、实验、电子声效,然后将这些元素在一种极为不谐和的节奏和旋律下(其实更多的是节奏)拼贴,所以,The Books的音乐会让你感觉到的是诙谐、反差和恣意,会将你置身于一种破坏情境下的再创作中。(注:2005年,The Books自己也发行了一张新作品《Lost and Safe》)
而当Prefuse 73 “读” 书(The Books)的时候,这两种音乐是如何融合的呢?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色彩呢?其结果就是这张短专辑作品了。其实,他们各自的音乐都很难去包容对方,不过他们各自的音乐也的确有相通之处,如Prefuse 73的音乐有着细碎的电子元素,The Books其实也有细碎的音乐元素;不同点在于,Prefuse 73的IDM风格有着不错的缓拍节奏,而The Books没有;The Books有着原声的音乐呈色,而Prefuse 73没有!因此,这部作品也就成了原声器乐与IDM音乐节奏之间的融合,而这其中穿插着各色颇为丰富的音乐采样。可能是因为两支团体的音乐手法差异较大,最后事实上,这张作品整体上比较一般。
7、Rainstick Orchestra - 《The Floating Glass Key in the Sky》:趣味淡然 只缘身处最高层
聆听指数:7.1/10
首先浸入耳膜的是电化短促的弦乐伴随以凌练的电声节奏,而穿插其间的是很富灵动的音乐气质,这便是Rainstick Orchestra这张新唱片所带给我们的第1首单曲作品,多半它会让你觉得颇有新鲜的感觉,甚至你都会认为这肯定是一张不错的独立电子乐作品,跟着便有种莫名的冲动,一种聆听“更好”方向上的欲望,促使你对其后的作品急于想听到,但当以这种设想的心情期待能够更上一层楼之时,愕然发现-原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身处顶层了。造成整张专辑的下走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乐队在其后的单曲中并没有发扬那种灵动的气质,而是以一种散漫的缓拍渐渐地营造出淡淡的氛围感,而最让人遗憾的是那些作出真实管弦乐色的合成器演奏和这些缓拍几乎是不相融合的,最后搞得整张专辑雅皮的味道很浓。不过,倒是最后一首长达10分半钟的单曲稍微挽回了一些颜面。陶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