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是个不擅言谈的人,我开始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辞职,但是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我明白了。我认为他说得比较真实,人艺的问题不单单是剧院的问题,人艺迫在眉睫的是体制改革的问题,仅仅用精神来拢住大家是不可能的。现在是物质的时代,是娱乐和超女的时代,人艺的精神是五六十年代的精神,而不是现在的。没有人只为了爱院精神、戏剧精神而排戏。所以,只有体制改革,保住人才,挖掘人才,人艺才能够立住并发展下去。但是人艺的体制改革问题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能力的问题,需要有人真正关心人艺,并且能够有力量办事
的人一起研究和制定改革的计划。
私下里,大家已经习惯把剧院2楼以上称之为机关了。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剧院是一个大楼,以前从大楼的两侧和中间都可以进入,两边的楼梯可以通往办公的地方,中间的大门通往排练厅、化妆间和舞台,现在两侧的楼门被封死了,中间的大门设了一个岗,大家都要从中间的门进入。这样无论你去哪,都会经过排练厅,不熟悉剧院的人没准一不小心走到化妆间甚至舞台上去,这让人感觉排练厅是不重要的,“戏”不再是天。而机关,却成为了严谨神秘的地方。一个剧院成为机关不可能再有好的发展。而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不只是一个因素,不是哪一个领导的责任。例如:我们演出一场戏500多元钱,除去税款还剩300多元,而演出票价280元一张,《茶馆》后来的演出600元一张,我一晚的演出不够请两个朋友看戏,如果说演员有自己的能力,可以去演电视,演电影,可以靠这些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去?如果因此说就没有了戏剧精神,那是不够客观和不够理性的。以前的人艺有一批老艺术家,他们淡漠物质,单纯的追求艺术,那是当初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没有物质。
像曹禺那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在没有好的剧本,没有好的更年轻的导演,如果没有林兆华这样的老艺术家来带领年轻人,剧院无从发展。好多年来,我们不知道剧院里管艺术的是谁,我们剧院没有艺委会,这是北京人艺最大的问题。很多年前,北京人艺的党艺委会是由于是之、林连昆、苏民、林兆华等诸多艺术家担任的,英若诚是北京人艺剧文组副组长,而我们现在多年没有艺委会。剧院排什么戏,哪一个剧本是好的,没人懂,不知道谁说了算,对剧本没有信心,好多好的演员不愿意回来参加演出,起用新的演员来担当主角,这样流失了一大批观众群。
濮存昕说得很实际,但是有一句话我看了后感觉很刺眼,他说了一句类似于剧院里倒是有一批满腹牢骚的大腕明星的话,剧院有很多问题存在,演员不能解决,只能发牢骚,难道有问题了发牢骚也不可以吗?现在不是不能发牢骚,而是大家应该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问题,让有识之士出谋划策,看我们能不能向国际上一些大剧院借鉴某些经验,我们惟一不能借鉴的是人艺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应该在按照那个时代的形式向前发展。
现在我在排演《白鹿原》,剧院和总政以及地方上借了很多演员,我认为留在《白鹿原》的人还是有信心的,这出戏在艺术上还是有质量的。到底是哪里的演员演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留下来了,并且有艺术质量,林兆华借来了这些人,当初我答应他来拍这个戏,就不忍心说不来,我们对剧院都是有感情的,剧院是我们的第二家。林兆华一直很朴素,一心放在艺术上,这样的人很少了,我来演这个戏,有戏剧的精神,有朋友的友谊在里面,但是,靠戏剧的精神可以保住这一个戏,不一定能够保住所有的戏。
这次我呼唤给我们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可以做主的人,而不是我们倾诉完了,继续烦恼,而剧院问题却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宋丹丹(北京人艺演员)
(本文由宋丹丹口述,天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