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奥斯卡获奖名单摆在面前,每一个名字都无比鲜明,因为,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人”,都有故事中人的灵魂在祟动。
忘不了《断背山》里的“人”,20年的灵肉相吸却遥遥相望,以至于那隐忍的表情都成了相貌的一部分,微微下垂的嘴角,极力掩饰着渴望的眼睛,每一句话都像是用尽全身力气才说出来;忘不了《卡波特》里的“人”,他们也许是福柯所谓“不正常的人”,肥胖
、丑陋、阴郁、怪异,在规则之外,建立自己的规则,在世界之中,辟出自己的疆域;忘不了《艺伎回忆录》里的“人”,雪白粉面鲜艳红唇,华服裹身香气氤氲,却都有着盔甲的杀气;忘不了《一往无前》里的“人”,辗转曲折,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美国梦;忘不了《金刚》里的“人”,在人类或者非人类身上,同样存在的“人”,在日出和日落之时,同样令我们感慨落泪。
或许俗,或许太过脸谱,但那里面的“人”却呼之欲出,鲜明动人,不论独立制片或者大制作,不管东方导演或者西方新星,不论这里面是不是有均衡,有利益之争,谁得到奥斯卡,都是“人”得到了奥斯卡。我们已经看了很久没有“人”的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无极》,都是如此,那里面不但没有“人”,还反对“人”,诚如崔卫平所言:“其中对于高山大川的那些激情描绘,没有面孔的整齐一律的军队,木偶似的面无表情并服装统一的元老们,包括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个闲杂人员,没有出现一个日常或市井生活的场景,不存在一个噪音和杂音,再次令人想起苏珊·桑塔格笔下对于一度是希特勒御用导演瑞芬斯坦的分析。”
这没有“人”的电影,我们还将继续看下去,即将出炉的《黄金甲》,照旧如此,大片黄花,金甲黑衣,帝王将相,符号人物,有着令人不安的不祥和静谧。
所以,别再提奥斯卡,李安得到最佳导演奖,是他的荣耀,却是我们的耻辱,也别再动辄展望奥斯卡,别说拍不出好电影是因为投入不够,那几部独立制片的投入,两三部加起来也不会大过一部《无极》。要投入,最应投入的是“人”,等我们的电影里有了“人”,通过了自己的评判,再拿出来,参加奥斯卡博览会,在此之前,一切展望,都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