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弥散专栏专题 >正文

弥散:《软皮毛》的一个启示--大牌亦不可信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15:43 新浪娱乐

  十分劣质,去年虎子和王娟合作的那张EP。封面并不特别,插页莫名其妙;设计?如果有设计的话;公司没想费神宣传,连张两人同在的照片都拿不出。就这样,《两个人的旅行》还是仅凭音乐赢得了好口碑,即使没有联想到国际上早失新意的男女二人电音团体曾带来的惊喜,甚至都没拆封——对于大牌间的合作,我们赋予的信任度和期待值总是更高,当然,不喜欢的不算在内。

  2003年《软皮毛》(Loose Fur)的出品更是如此。这支同名乐队由公认的音乐鬼才吉姆·奥罗克(Jim O'Rourke)以及“威尔可”(Wilco)乐队的杰夫·特威迪(Jeff Tweedy)和格伦·科奇(Glenn Kotche)组成。吉姆·奥罗克拥有近乎荒诞的热情和成就,这个学院出身的作曲者投身到实验音乐中便开始天马行空地作为,同时不忘狠狠地揶揄自己的教授,33岁时他已出版了10余张专辑,跟五花八门的音乐人合作——实验音乐的功碑上“吉姆·奥罗克”频频出现,而娱乐至上的《摇滚校园》电影原声也是他搞的——评论人一次次为自己过早对他下评断而尴尬。奥罗克说自己被宠坏了,几乎和所有成长时所崇拜的音乐家合作过,每到一个地方,隔10分钟就会接到“和我一起演奏,帮我录张唱片”的电话。他也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他们只想要我的某一部分,不会录真正属于我的唱片。”

  看来“威尔可”乐队不是这样的,2000年奥罗克在芝加哥的Noise Pop音乐节上与他们相遇后,双方一拍即合,从此展开系列合作。2002年奥罗克为“威尔可”的《北方佬客栈的狐步舞》(Yankee Hotel Foxtrot)作制作人,如我们所见,它大获好评,“威尔可”也在逐渐占据独立乡村摇滚乐的中心位置。他们的第2次大行动,就是“软皮毛”,杰夫·特威迪作为“威尔可”的核心与后来入团的鼓手格伦·科奇一起参与到奥罗克的计划。“明星乐队”让这张专辑引人注意,但它之所以得到当年的一致好评,靠得还是音乐。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首先会想到《再见》(So Long)这首,相对别的曲目,那器乐颇有实验追求,电声乐器、原声乐器、铃铛和打击乐器——所有的纠结起来,常常在险些要杂乱或是断掉的时分让你继续又深入地体味松散与轻妙的美感,同时自有一股木吉他始终不断,沉稳而潺潺的进行,如此和谐的整体。“Kammerflimmer Kollektief”也爱这么搞,但《再见》还有别的,“If I said I love you,I was talking to myself/Say so long to yourself,it’s so wrong to go on……”这几句词加上循环渐弱的“啦啦啦啦”,被唱成多恶俗都不奇怪,但奥罗克给它谱过旋律、轻声吟唱再丝丝相扣地插进曲子中后,就此造就了一首让挑剔的音乐青年不嫌恶俗并且能够跟着哼唱的英文情歌。

  《软皮毛》里,即使是《竞赛知识》(Carnival Knowledge)这首高潮迭起的纯器乐作品,也带着些许“威尔可”的气息,这张专辑始终贯穿着乡村味道的演奏和唱法。再加上《中国苹果》(Chinese Apple)等歌里的民谣成分,大致就组成了这个团的意念。而在此之所以对其中明显为奥罗克主创的曲目多留空间,是因为当3人再度合作时,它们都不知去向了。在奥罗克继续为“威尔可”制作了专辑《幽灵诞生》(A Ghost Is Born),他们彻底成为其领域的班霸后,“软皮毛”也在今年3月推出了第2张专辑《美国再生》(Born Again In The USA),从专辑名称开始,这将是张遭受争议的专辑。

  对它心存《软皮毛》幻想的听众还是不听为妙。事情是这样的,仿佛没有交流,从第1首到第6首是特威迪的作品,后4首由奥罗克主创,两部分就这么不相干地拼贴在一起。《嘿,小鸡》(hey chicken)一上场,只以为是“石玫瑰”来了。能感觉到一个情绪激昂的特威迪,将“威尔可”的作风狠狠灌了进来,像在率领一支独立摇滚乐队那样,用电声乐器和他的声音统治局面。实际上,这些歌曲特威迪也都用在“威尔可”最近的巡演中了。奥罗克的《普通问题》(An Ecumenical Matter)是首大气而不失轻巧的数字摇滚(Math Rock)作品;《不要畏缩》(Thou Shalt Wilt)则这么开场:“Now gather 'round and check this shit out”,讲究的是诙谐调笑;8分半钟的《废墟》(wreckroom)自然是重头戏,器乐高潮凶猛淋漓,其后的氛围也是引人入胜,可是,那前3分钟是给谁听的呢?最后的《需要》(Wanted)——我们还是去听《摇滚校园》原声带吧。

  《美国再生》带给我最大的疑惑是,第2首《标准》(the Ruling Class)里的口哨旋律,居然和范晓萱的《你的甜蜜》副段一模一样,难不成是抄袭?另有一个启示:大牌亦不可信。弥散/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