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说,我们应该借助好莱坞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出去,让西方人看中国电影,吃北京烤鸭,穿唐装
一些美国朋友说,他们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是在30多年前的电影院,看李小龙。“嘿,看到布鲁斯·李(李小龙的英文名字)真让人激动!”我的一位胖子邻居一边说,一边模仿着李小龙挥舞双截棍的动作,居然也似模似样。
“华流”先驱者李小龙
要说“华流”进入美国,李小龙无疑是一个先驱者。
在李小龙之前的大量美国主流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打满了标签:他们中的男性,要么都是留着辫子或戴着“解放帽”、斜视眼、猥琐而略带搞笑的反面配角;间或有一两个正面配角,但往往也会在片中恰到好处地死去,用来激起主角正义的愤怒。而女性角色,要么就是充满奸诈的坏女人,要么就是风情万种的“东方玩偶”,对美式主角一见钟情。这些,曾在集好莱坞特色于一体的“主旋律”电影——《007》系列中表露无遗。
在如此强势的覆盖下,“中国”要能成为普通美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形象恐怕很难。而第一个改变这种形象的,就是李小龙和他的功夫电影。
30多年之后的今天,“Kong Fu(功夫)”已被正式收入英语词典,而且在美国社会上远比正式的说法“Martial Arts(武术)”流行得多。成龙、李连杰等李小龙的后继者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来到好莱坞创业,把功夫片推到美国电影中的主流,《尖峰时刻》、《致命武器》等先后获得票房成功。2005年,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周星驰的《功夫》连续几周票房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这标志着“功夫片”已被美国电影业主流完全接纳。
用功夫片传播中国文化
功夫片的影响有多大?对美国电影业来说,它似乎不仅仅意味着东方式打斗,而是一种电影类型、结构和语言。以《低俗小说》、《杀死比尔》而著称的名导演昆廷·塔伦蒂诺曾表白说:“香港的功夫片是我最喜欢的影片类型。我的《杀死比尔》从结构上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国功夫片的基础之上。”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功夫片使他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文化,尽管是在非常肤浅的层次上。而从“软实力”的角度来看,功夫片无疑是中华文化传播到美国最便捷的渠道之一。成龙说得好,“中国电影人更重要的任务,是通过电影用中国文化去影响别人。现在韩国电影发展了,所以中国国内开了不少韩国商店,还有卖韩国烤肉的。年轻人学韩国人的发型头饰,学他们的舞蹈,这就是电影文化的力量。我们应该借助好莱坞把自己的文化发扬出去。让西方人看中国电影,吃北京烤鸭,穿唐装。我希望在美国肯德基旁,也有卖烧饼的……”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