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张阿牧专栏专题 >正文

张阿牧:滚石不生苔的上海之旅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5:11 新浪娱乐

  决定去上海看滚石演唱会,是一瞬间的事情,愿望还挺迫切的,但背后却又有一个颇有些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如下1、在各种音乐类书籍、杂志、新闻的不断影响中,我基本上接受了“滚石乐队是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现今硕果仅存的泰山北斗”,也认为他们这平均60以上的“高龄”,演一场就少一场,即便是参观一下摇滚史上的“活文物”也应该去,因为这大约是他们有生之年与我们最近的一次,而且俺虚荣地觉得,看过滚石乐队的现场演唱会,也是作为一个中国普通乐迷值得显摆一下的履历。2、俺的确对滚石的音乐没
多大感觉,即使强迫症似的把他们的歌认真地听一些,即使我不断地告诉自己,那些音乐真的很不错——但事实上,我听他们的音乐根本没办法激动起来。

  在这种隐藏着的复杂情绪里,如何去看就成了更要紧的事。11个来自北京的记者重新做起了文艺青年,在北京火车站集合,用14个小时的硬座去短暂地体会着“在路上”的状态。从4月6号晚7点40分的北京出发,穿过山东、安徽、江苏,一路上玩着杀人游戏、

斗地主、成语接龙,打开自带的小音箱在安静的车厢内放着许巍的《那一年》专辑。并且还特地温习了几首滚石的金曲,以便在
演唱会
上我们也能像真正的歌迷那样站起来跟着哼唱,这似乎很重要?其实我也不知道。

  天亮时,列车进入苏南,没到过南方的弥散兴奋地看着车窗外的小桥流水、金黄的油菜花和铁路两旁翠绿的树木,其他人也一扫彻夜的疲劳,重新兴奋起来。在7号上午的9点15分,我们抵达了上海火车站,大家像上学时班里组织春游到达目的地一样,兴奋地在“上海站”的站名题字前合影,旁若无人地开着玩笑,然后分乘三辆车,赶去预订好的酒店。但遗憾的是房间没能连在一起,还分隔2层。不过酒店很安静,在房间可以上网。

  进入固定的静止空间,连上网线之后,人也就回到了现实之中。有人准备出门采访,有人开始紧张地赶稿,有人出门去联系演唱会的媒体证。4月7号下午,一部分人还在昏睡当中。其他几个人来到了四季酒店,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演唱会发布会。在现场不多的国内媒体中,一眼望去皆有些面熟,几个分居各地的著名乐评人也都到齐,按照几个乐评大牌们的挑剔眼光,千里迢迢地赶来上海参加一场演唱会的发布会,不知道是不是绝后,但肯定是空前。

  滚石乐队出现在发布现场时,他们来自欧美的老乡们尖叫着,热烈地鼓掌,满脸皱褶的几个小老头依然一副流氓范儿,放荡不羁地站在会台上,只有患了喉癌的鼓手查里穿着米黄色的西装,极绅士。到了采访环节,看他们回答问题时的神态和语气,会觉得他们除了这身皮囊看起来有些老之外,其他的跟以前没什么两样。谈到高昂的门票时,贾格尔回答说,“如果你觉得贵,可以回家看电视转播。”这话初听刺耳,继而痛快。好,暗号对上,确认完毕,真货,滚石无疑。

  7号晚上,我们在上海的钱柜里K歌,吴江路上吃夜宵。基本上跟在北京一样,人还是那些人,歌还是那些歌,菜还是那些菜。

  从8号下午开始,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期待感,和几个男人花几个小时从昌平路一直逛到长乐路。下午4点后,更是每隔半小时看一次时间。

  上海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姑娘们已经穿起裙子,漫不经心地在一家家小店淘货,甚至我们问路人上海大舞台在哪儿时,都有说不大清楚的。像是完全不知道在2006年4月8号晚上,著名的滚石乐队首次来到中国,举行他们可能是最后一次世界巡演的上海站演唱会——这个道理就跟在其后的现场演出中,占现场百分之八十的老外们兴奋得从头跳到尾,甚至有人激动得心脏病突发送

医院。而我的感觉却是仿若遇见神仙,但却是别人的宗教一样,始终没能全身心地融入进去。虽然我愿意用梦幻、完美、激情四射这些绝对的褒义词来形容这场演唱会,愿意向这几个老流氓致以足够的敬意。

  关于现场的细节,我的同事、同行们会有更详尽的描述。

  但是对我而言,如果以后说到在2006年春天,从北京去上海看滚石演唱会这件事情,那么一定是和同行的十几个人和这次旅途分不开的。滚石的演唱会让我得到满足和震惊,而并不富足的文艺青年们为了看一场摇滚演出,自掏腰包结伴去上海这个事儿,让我心里也特别舒服。张阿牧/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