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说过,人在累了的时候可以选择看一些喜剧片,因为看的时候无需动脑子。其实也不完全,因为有一类喜剧片,你不但要在看的时候动脑子,还要在看片之前做好大量的功课,要多看电影,多关注娱乐新闻,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去看这类电影。
以恶搞作为终极目标的《惊声尖笑》系列如今已经拍到了第4集,4部都是一个德行———在别人拍出来的电影的基础上加入恶搞的元素,然后“揉巴”成一部烂片,其中不乏
恶俗下流乃至少儿不宜的元素,这是“尖笑”系列一贯的风格,可能为一些人所不齿,但它却是一部“一直被复制、从未被超越”的恶搞经典系列。从第一部到第四部,“尖笑”只要推出就无需担心票房,就算故事再烂再没有逻辑也无所谓,反正人们看它的目的并不在于想知道它究竟讲了些什么或是引导了什么,而是想看看它究竟恶搞了谁。
颠覆该颠覆的,打击该打击的,把自己当作小丑来让更多的小丑现形。这个宗旨在《惊声尖笑4》里得以延续。于是,《世界大战》、《百万宝贝》、《电锯惊魂》……这些去年的火爆大片甭管口碑好坏得奖与否,最终都无一幸免,原本残酷惊悚的画面被同一批人再度搞得灰头土脸:ipod播放器成了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百万宝贝”每次出拳打中的都是对手以外的人,电锯不再“惊魂”,《咒怨》里的那个小鬼以吓人的姿态出现在楼梯上,下一秒就摔得要多狼狈有多狼狈……当然,也有原本就可笑的画面被进行了“放大处理”:奥尼尔糟糕的罚篮技术让他自己都开始恨自己,“大鲨鱼”此次客串可以说是“本色演出”;而“汤姆·克鲁斯”在奥普拉·温弗瑞的节目里上蹿下跳的可笑行为最终招致了他和主持人之间的“疯狂互殴”……千篇一律的桥段,不知为何,看它千遍都不厌倦。
重蹈覆辙没什么不好,屎尿屁没什么不好,恶搞到底没什么不好,《惊声尖笑4》用狂热的口碑和高票房证明了一点:全民娱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直以来被当作低俗无聊的恶搞也有拨云见日成为主流的时候。“馒头”惹毛了陈凯歌却捧红了胡戈,让你发现恶搞其实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相比之下,恶搞过度的“胡倒戈”就显得太业余了;一直以颁发“最差电影奖”为主的“金酸莓”颁奖礼永远不会像奥斯卡那样众星云集,但拥有的观众一点儿也不比喜欢奥斯卡的人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说恶搞永远只能是“配菜”呢?
《惊声尖笑》在诋毁了那么多影片和名人之后,至今还是安然无恙地风靡,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大多数的名人还没有无趣到那个地步而已。翟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