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新浪娱乐大讲堂专题 >正文

南方都市报:《新倾城之恋》为何远赴京沪?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6:52 南方都市报

  今日主持 列孚

  报载,由香港文化人/作家陈冠中据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香港话剧团演出的《新倾城之恋》,于去年八月在港初演,大获成功。今年三月,该剧“远征”上海,同样大受欢迎,上月再度在港上演,高朋满座依然。现在,该剧将到北京演出,之后会再到新加坡和加拿大的温哥华上演。这部由梁家辉苏玉华和刘雅丽主演的话剧,全由粤语演出,以新的诠绎
来重现二次大战时发生在香港的一段幽怨动人的爱情故事。

  一部近在咫尺热爆而且是用粤语演出的话剧一次又一次地走出鲤鱼门,却就是不到广州,这使人不禁感到疑惑。到新加坡、温哥华演出倒可以理解,因为那里毕竟有大量华人、华侨,粤语是当地最主要流通华语。但是,到上海、北京这些并非粤语流通的城市演出,甚至是对粤语有或多或少觉得有些“碍耳”并称之为“鸟语”,然而,就偏偏不到是如此之近、如此之方便又是同声同气的广州演出,那就令人感到奇怪,甚而大惑不解了。

  事实上,香港话剧近十年来颇为活跃,不论是公营的香港话剧团、私营的春天实验话剧团、中英剧团或其他剧团,不少剧目都是本地题材或岭南题材。特别是本身就是岭南文化题材的剧目,如以广州著名伞业梁苏记兴衰为题材的《人间有情》,又如描写粤剧奇才江谬球一生传奇的《南海十三郎》等,都为珠三角人们并不陌生的故事。然而,广州观众却不因为广州的舞台“近水楼台”而得益,反而是远离香港其它城市的观众比起广州观众却幸运得多了。

  点解?

  这就不得不反过来要检讨广州话剧舞台的表现了。广州话剧活动本来就不甚活跃,去年好不容易才出现了一部《白门柳》(普通话版),反应尚可,还北上京城演出。但是,比起香港,本地话剧实际上相去甚远。同为粤语区域的广州话剧舞台却甚少为本区域观众提供足够的话剧欣赏节目。按一般常识来说,穗港之间的资讯比起内地其它城市就较为发达,然而这次粤语的《新倾城之恋》却没有光顾羊城而是北上京沪,就暴露出本地话剧市场的不济和话剧表演氛围的贫乏。

  同为粤语区域的两个城市,香港一个私营的话剧团平均一年就可以创作、制作出两至三部左右的剧目并进行演出,将原本不被看好的话剧打造成可盈利的舞台表演艺术。广州地区有三个专业话剧团,却未见一年有一部演出的贡献。为何如此?其中原因甚多,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剧目策划、创作和题材本土化。春天剧团以一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聪明地以本土一个夜总会作大背景,以卖艺为生的人群悲欢离合作为招徕,以勾起观众的集体回忆,引起共鸣,果然收到预期效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这样说,香港的话剧氛围已经形成。

  而在广东,主流文化意识上,看重香港的电影、电视和音乐,却从未对话剧给予足够关注。举一反三。多年前,香港现代舞蹈家曹诚渊凭一己之力,在香港创办了城市当代舞蹈团,将现代舞引入香港;十多年前,他又将现代舞引入广州,与广东歌舞剧院联合创办起广东现代舞团,结果,今年的广东现代舞周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功的业绩,比话剧还要小众的现代舞在广州已建立了比话剧环境还好的基础,而广东现代舞团也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现代舞团。也就是说,所谓“小众”观众的培养其实也不是想象中那样难。

  我们不知道广东、广州话剧界与香港同行的交流去到什么程度。但从粤语《新倾城之恋》于广州不顾而远赴京沪这两个语言不通的城市演出,大概就可以揣测到--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其实不怎么样。

  《新倾城之恋》在上海演出获得好评,且上座率很好,有点出乎意料。这次北上以话剧为傲、又向有“大文化主义”心态的北京,将会有何反应,这对香港话剧来说既是一大考验,又是一大挑战。

  谨祝香港话剧团“北伐”成功。

  本报持约娱乐评论员 列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