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电影持续低迷而“韩流”异军突起的情形下,《雏菊》显然被赋予了某种希望。但仅靠“江湖”电影+韩国的浪漫爱情,这道简单的算术就能解决问题吗?
当漫山遍野的雏菊如此优美静谧地映入眼帘时,也许你很难相信,这场景出自于刘伟强之手。只有当结尾处朴义像小马哥一样潇洒地大开杀戒时,你才会松口气。毕竟,从中辨别出了那股类似于 “无间道”世界的血腥之气,而这才是你熟悉的刘伟强,是香港“江湖
”电影的独特烙印。
对于伴随着香港“江湖”电影成长起来的一代观众而言,《雏菊》可以说是制造了一种“新奇感”,一种由于嫁接了近年来风靡亚洲的浪漫韩剧而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在香港电影持续低迷而“韩流”异军突起的情形下,《雏菊》显然被赋予了某种希望,似乎把“江湖”电影与浪漫韩剧结合就能让香港电影产生“突围”与转型的可能。在这样的前提下,《雏菊》的那种“新奇感”被各种媒体张扬褒奖,甚至被当作该影片的最主要的市场号召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这真的是一剂灵丹妙药吗?是否1000万中国内地票房回报(仅仅统计到五一黄金周结束),就足以证明这种新奇感的所向披靡?是否成为近年来引进的韩国电影的票房冠军,就意味着“借鸡生蛋”成功,为香港电影找到了一条足以扬眉吐气的阳关大道?
如果香港电影的低迷只需要用“1+1=2”这样的简单逻辑就能够解决,那倒是很值得庆幸的。问题在于,在香港的“江湖”电影+韩国的浪漫爱情这道简单的算术中,我并没有看到那应该在意料之中的“新质”,相反,分明嗅到了大陆观众早已耳熟能详的那股陈腐气:海岩的警匪爱情剧。雏菊(青涩的未开放的爱情),黄玫瑰(友情而非爱情),黑郁金香(杀手黑暗抑郁的生活),的确都是意味深长的意象,可惜,假如这样细节运用你早已在海岩的片子中看得烂熟于心,恐怕面对再多的花语亦会无动于衷了;一正一邪两位男主人公再加上清水出芙蓉般的女主人公的设计,更是进一步掉入了海岩招牌剧的窠臼从《永不暝目》《玉观音》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从来就是好人爱上坏人,好人与好人偏偏不来电,海岩哪一次不是靠此错位而又经典的人物关系设置攻城掠地,大赚眼泪?
当然,还可以辩解说,至少《雏菊》是赏心悦目的。但这种美仑美奂是否经得起推敲?当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3》要到神秘的中国古镇去采景,当成龙从《红番区》开始一直到最近的《神话》都要用异域风情来装点门面时,《雏菊》刻意营造的旖旎的荷兰风光,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那无非是靠异域风景来渲染的MTV效果,以掩饰内容的虚假空洞罢了。
全智贤的表演大致也是如此。仿佛不食烟火的艺术家身份,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替换,全智贤似乎有足够的资本来洗脱“野蛮女友”的“罪名”,何况,后半部“惠英”还必须以彰显表演功力的“哑女”形象出现。然而,当“无间道”的江湖只是偶见峥嵘,而韩剧惯常的平淡冗长终于不可收拾地统治了整部影片之后,全智贤的表演就成了青春偶像楚楚可怜的搔首弄姿,而“哑女”的身份只是给了她夸张惊愕或悲伤的理由。因而,除了不停地用镜头闪回来重复加深我们对她的美丽印象外,她其实已无计可施不由让人怀念“野蛮女友”的活色生香。
所以说,如果刘伟强或者全智贤还想再尝试类似于《雏菊》的故事,倒不如更多地向海岩取经。至少,那一正一邪双雄喋血江湖的故事的编造,不必像《无间道》那样煞费苦心而其实漏洞迭出,纸一样苍白的艺术家惠英的形象也还会因情节的丰富饱满很多。更让人期待的,也许还是讲故事的节奏,不会在一马平川似的昏昏欲睡之后突然马马虎虎地喋血街头,让人感慨原来无厘头也可以这样诞生。董丽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