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当美国的《时代周刊》把张艺谋推选为“世界十大风云人物”时,冯小刚的名字第一次在全中国叫响。这一年新年,中国有了国产贺岁片———全国3600万人民币票房的《甲方乙方》。
时隔8年,惯常把握小人物生活的冯小刚毅然试水古装大制作,他此时的状态用两个作品名来描述倒是格外贴切:怀着一颗对奥斯卡“比火还热的心”,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俗
人”。只是比起三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张艺谋,冯小刚显得让人不知所措。
今年5月22日戛纳海滩的那场豪门《夜宴》秀,更像是冯小刚走出国门的处女秀,对于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全球电影业,这个名字显然还需要章子怡的帮衬,而当年章子怡国际之路的引路人正是张艺谋。西方通过张艺谋开始认识章子怡,而今又需要章子怡才有可能认识冯小刚。这条国际化之路的传承关系并非巧合,中国电影100年,真正走向国际的也只有一条张艺谋之路。
而从导演工作业绩的角度比较,冯小刚很难与张艺谋相提并论。从《红高粱》拍到《千里走单骑》,张艺谋作品在刻画人性的深度和作品样式的广度上都代表了中国电影至今的最大可能性。而冯小刚以贺岁片为主的作品形式一直沿用着基本的《甲方乙方》样式:“语言出包袱,故事抓社会心态”,也正是由于语言的地域性和社会心态的阶段性特点,冯小刚的作品无论是票房还是艺术魅力始终难以摆脱地方特点,国内市场尚且存在南北差距,走出国门面对的文化差异更是难以逾越。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冯小刚以往电影在国际市场上难有作为。陈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