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寄望粤港电影摸着“石头”过河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11:02 南方都市报

  明天(13日)香港电影导演会成员应本报和广东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公司之邀来穗观看影片《天狗》(blog)《疯狂的石头》(blog)。后者最近锋头甚劲,不但广获好评,并在票房上节节领先,成为近年难得一见的内地影片现象。

  这好像是香港导演第一次集体专程到内地看电影(互相交流则很多了),也好像是广东电影界首次与香港同行作这样的互动。尽管是来得太晚了,但如广东人所说的,“迟到好
过无到”。

  穗港之间交通便利,朝赴晚返绰绰有余,而且言语毫无隔阂,风俗完全一样,地缘人缘无一不有利于两地交流。但是,过去这二十多年来,内地与香港电影界交流互动最多的并不是广东、广州的电影界,而是北京、上海与香港的互动交流最为频繁。其中原因,且不再去探究了,是否可从这次观摩《疯狂的石头》开始,让粤港两地电影互动回到应有的秩序和积极的新格局?两地影人的交流不仅局限于对一两部电影的探讨上,而是由此展开,探讨两地电影的更紧密合作。

  广东电影比起香港电影低迷的时间更长、沉寂得更久。如今香港电影也到了一个让人不无担忧的景况--拍片量锐减、票房萎缩、人才不继等等。尽管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定》)早已在前年签订,港片可在内地不作进口片、合拍片可获国产片待遇、粤语原声片也可在广东上映等,港片在内地可说是获得半世纪以来最大的优惠,偌大的一个市场就等香港影人来开发了。但是,情形却非想象中理想,面临“后港片”阶段的香港电影好像是一下找不到最佳途径来占有一个应该占有的市场——特别是可上映粤语版港片的广东。

  与广州近在咫尺的香港电影人,除了银都机构外,了解广东电影的香港影人其实很少、很少。笔者就曾不止一次被香港影人问到:“珠影是否就在广州?”虽然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珠影的一批影片曾在港公映,但那是港片的“黄金十年”时期,港片火得不得了,不仅香港影人难以瞧珠影的影片一眼,就算那时是西安制片厂最火红的年代,香港影人也不会投以太多的目光。在港片风光得很的年代,又怎会对内地电影另眼相看呢?因此,到了越来越多港影人回到内地拍片时,又因为这时的珠影已非常不景气了,人家已搭车过了站,港影人就只会往北跑,丢下身边并不怎么熟悉的珠影。如此,原应同声同气的粤港两地的影人,好像认识却又比较陌生,于是就没有什么话语可说。这不该出现的情形就这样出现在粤港同行之中。

  现在,趁着《疯狂的石头》这样一个机会,粤港两地影人、同行走在一起,个人认为,广东的电影人就应该主动与香港同行们进行积极对话,并共同探讨两地进一步优势互补的可能。事实上,早在1996年的第二届珠海电影上,来自港、台与内地评委在侃大山时,就曾提过一个拍片案《布拉格有张床》,没想到珠影当时很积极,后来果真就去拍了这部影片。然而遗憾的事,虽然事前曾就剧本经征询过香港某些影人意见,但真正在创作上的合作却谈不上,结果,拍出来的片子是失败的。我的意思是说,即使两地影人有了很好的合作建议甚至案子,但要真正落实,还是需要双方拿出诚意才能成事,如果要拍得更好更理想,双方的真正合作是少不了的。如今现实放在粤港两地影人面前的就是,如何将粤语片再度振兴?如何携手将粤语片市场做大?是否可先从岭南人都熟悉的题材入手等等,这些都有是大可以一谈的。

  当年,香港粤语片重新再占领市场,珠影与香港新联公司合拍的《七十二家房客》就立了不少功劳。那么,这次粤港两地影人是否可以摸着这一块“疯狂的石头”过河呢?并将此作为今后长期互动的新开始!

  本报特约娱乐评论员 列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8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