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选男人总不如选女人受欢迎。以前亚视曾经举行过港男选举,结果无疾而终;现在,无线撑了两届“香港先生”。无奈,台上那些搔首弄姿的毛头小子,竟不及发霉发闷的“香港小姐”。
这处境,与内地的“加油,好男儿”一样窘迫。后者已经沦为“比惨”的舞台,这边说自己父母离异,那边就是举债来看比赛;这边是母子相依为命,那边是父亲以乞讨为生
。顶天立地的男人,竟以赚眼泪来拉票,真是令闻者摇头。
其实,选美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设计成一件“女装”。因为在大众文化里,女子重色,男子重才,自古以来一脉相承,中间虽遭遇女权运动的冲击,但主流并无多大改变。
这种文化,令女子选美能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显耀色相。从旧上海的“花国艳榜”,到现代的种种选美,说是“美貌与智慧并重”,其实样子才是最重要的。港人厌弃“港姐”,最理直气壮的理由就是“佳丽越来越丑了”。于是,电视台马上引入内地佳丽救市,就挽回了一些收视。
色相,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可以直接在舞台上运作。但才华就难了——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智慧、反应,以及各种受社会肯定的男性品格。对于评委和观众来说,这必定是一个复杂的评估系统。想在两三个小时的舞台节目里窥出端倪来吗?以几个疯狂可笑的问题来判断男人是不是有才华?以几件惨事来评定这男人可不可靠、值不值得尊重?恐怕很难。勉强定一个出来,也难以服众。
所以,舞台选美天生就是一件“女装”。穿在男人身上,怎么看也有些小白脸的样子。梁倩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