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张艺谋不必单为奥斯卡憔悴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09:00 国际在线

  作为中国电影最大的品牌,张艺谋又陷入了对“奥斯卡”的单相思:他尚未完成的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简直就是专门为了“冲奥”而拍摄的,所以虽然“目前已有发行圈中人士希望以2亿元保底买下国内的发行权,但他们没有同意”,而只打算在国内进行“点映”(7月24日《北京娱乐信报》)。

  词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看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就在单
恋奥斯卡了。

  张艺谋为何如此钟情奥斯卡?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字:钱!诚如他的制片人张伟平所言:“我们一次次的冲击奥斯卡和金球就是要借助这个全球电影产业中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平台,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电影。”宣传又是为了什么呢?张伟平也毫不讳言,就是看中了北美这个“国外最大最有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市场”。

  要是中国的制造业和自有品牌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就会再高兴不过了。当然,电影人有这样的志气,也很令人欣慰,难道只许好莱坞赚我们的钱,就不许我们赚美国人的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像这样一切以奥斯卡的标准为标准,拍出来的电影,究竟算是“中国电影”呢,还是“美国标准的中国电影”?

  我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故意刁难张艺谋,因为单纯为了市场而市场,就必然会导致尽量迎合观众的口味,但北美的观众都是些什么样的观众呢?作家北野有一次在讨论张艺谋的电影时说:“一个大胖子坐在那里嚼着爆米花,你一飞,他觉得挺好看,说你怎么裹小脚,觉得很好奇,不知道,很有意思。”学者陶东风也曾指出,张艺谋的电影到了《十面埋伏》,便已经变成了“纯粹供视觉消费的电影”,基本上“基本上没有了思想和人文的内涵”。

  但电影作为一种和普通消费品不同的“文化产品”,就在于它恰恰是不能放弃其承载“思想和人文”的使命的。电影的诞生虽然不过只有百年,但它已经成长为一种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以至世界的政治家们都对它给予关注。一位美国总统称电影为“装在铁盒子里的大使”,列宁也认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电影那样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比如,对千千万万无缘接触美国人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对美国人的想像,不都基本上是建立在“兰博”、“终结者”乃至“金刚”的形象的基础之上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艺谋专为“冲奥”而拍电影,可以说一种文化上的自我阉割,因为他要努力将影片中蕴涵的中国文化剪裁成适合奥斯卡评委心中自以为是的“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对好莱坞强势文化的一种“顺奸”,因为他在奥斯卡的偏好面前只有迎合而没有反抗;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出卖”,为了北美的票房和市场,而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坚守!在这样一种心态下,《黄金甲》会被拍成什么样子,我们不用看也知道。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不是对张艺谋一种不公平的苛求吗?但如前所说,在张艺谋接受了2008年

北京奥运会总导演的聘书之后,他已经中国电影最大的品牌,客观上已经成了中国国家电影的一个象征和代表,他难道不应该为他的国家和人民以及哺育了他的文化多考虑一点吗?如果他都可以只考虑钱而不虑及其他,那么我们还怎么要求其他电影人或
文化人
呢?这样下去,中国电影除了逐渐变成美国电影的一种拙劣的赝品,还能有什么前途呢?

  作者:郭松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