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尹亮:只有一个胡德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7:54  新浪娱乐

  “流浪在自己的土地上,感觉像个陌生人,当我唱出这样的心境时,希望你们都能了解。你知道我很强壮,却没有力量及权力去保护我的土地。那么!这片森林、这条河两岸的土地,和山脉的命运又将会如何?每当我想起这些事,就像一棵被锯倒的大树,深恐再也起不来,看不到长虹桥下的那条地平线。为此!我声嘶力竭地呐喊出雷声,但到现在才知道,其实我心中要的是闪电,去照亮回到山脉妈妈的路及古老的心。”——胡德夫《Standing on my Land》英译歌词

  其实,对于内地大部分读者、音乐爱好者以及音乐行业人员来说,胡德夫这个名字还是陌生的,对他的歌声更是如此。以前,能见到他名字的地方一般是在台湾“民歌运动”的史料中,只知道这场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运动是他和李双泽、杨弦等人发起的。“胡德夫”这个名字相比在这场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罗大佑齐豫、陈升、蔡琴等人,陌生得不能再陌生!

  胡德夫,已经56岁的老者,由他、李双泽、杨弦等人发起的“民歌运动”已经走过了30多年,他一路跌跌撞撞地“唱自己的歌”也唱过了30年。这场运动影响了整个华语音乐的走向,影响了无数音乐人,影响了几代青年的成长。而这个已经歌唱了30多年的歌者,却只是在2005年4月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匆匆》,这首创作于31年前的专辑同名歌,在31年后的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发表,就像个无法记载下时光流逝的符号一样,靠着本能的生命存活了下来,于是他唱“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西,一会东,匆匆,匆匆!”但正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许多人们在他56岁时重识了这位老者,重拾了他的歌声,并且很多人说“不晚,不晚!”

  他一辈子在为争取台湾少数民族人民的权利而作斗争,他一辈子只在民间歌唱,为平民百姓歌唱,所以,他一直认为歌不是为商业而生的,更不是生存的唯一手段,所以,我们从未在任何主流舞台见过他,《匆匆》这张专辑也一等就是30年。

  但是,真正有生命的歌是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过时的,《匆匆》这张专辑的出版得到了几乎所有喜欢音乐的人的认可,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评论。去年底《音乐周刊》年度总结特刊将这张专辑排在“年度10大专辑”之首,今年初开始,台湾金曲奖、内地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也都给予了他和他的音乐最高的认可。而且,在7月19日晚,在北京“愚公移山”酒吧里,胡德夫用自己吟唱了近半个世纪的歌与内地新生代民谣歌手万晓利、苏阳进行对话,征服了所有到场的国内外音乐爱好者们。

  如果说这张专辑的发表走过了一条长达几十年的“最最遥远的路程”,那这些夹带着“太平洋的风”的气息的民谣在传到内地的时候,就已征服和掠获了内地众多音乐爱好者们的心,即使到今天这张专辑还未在内地发行,这也许就是音乐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属于歌唱,属于生活,属于爱,属于胸怀……

  胡德夫生于少数民族山区,中学时期在台北淡江中学就读,那时候开始受西方教育以及音乐的熏陶,并且热爱运动和橄榄球。到18岁开始就读台湾大学时,他已经是个活动积极分子,经常自立、自主地策划进行一些民主联谊会,由于在橄榄球赛中受伤,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21岁时他辍学走向了社会。22岁时,父亲患重病,为了医治父亲的病,他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到哥伦比亚大使馆内的“哥伦比亚咖啡中心”弹唱,但父亲还是在他23岁的时候去世了。

  这时候,胡德夫受好友李双泽的鼓励,他开始唱自己民族的歌谣,写自己民族特色的歌,于是有了《匆匆》、《牛背上的小孩》、《大武山美丽的妈妈》,整理出了卑南族的《美丽的稻穗》、曹族的《年青人之歌》、鲁凯族的《收获工作歌》等歌曲。

  1974年,在李双泽的帮助下,胡德夫举行个人第一次创作歌曲发表会“美丽的稻穗”演唱会,这是所有民歌手的首场创作发表会。接着,在1976年12月3日,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舞台上,李双泽摔碎了一个“可口可乐”的饮料瓶,向着台下高喊“为什么唱的都是西洋歌曲?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接着胡德夫登台唱响了《国父纪念歌》,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歌运动”、“唱自己的歌”运动就这么开始了。

  1982年之后,他陆续加入“少数民族委员会”等各种民间组织,为原住民争取更多权利而斗争。正因此,他得到了“特殊关照”,诸多阻力使得步伐极其艰难。于是,他开始回到民间,回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居住地,过着清苦的生活,也正是这段生活让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台湾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在与大山、大自然的对语中,他又陆续创作了《最最遥远的路》、《为什么》等歌曲。

  他是第一个以演唱会形式发表创作歌曲的民谣先驱,但与他同时代的歌手早早地就出版了自己的专辑,也有很多早就离开了舞台,离开了音乐第一线,惟独他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歌唱着。这也和胡德夫不受约束的性格有关,他极少上班,不谋生计,他认为不戴表、不打卡,生活才能从容自在,不过,长期没有收入的他,也曾一度沦落到卖水维生。另外,胡德夫本能的原始状态也不太允许,一次为了拍《美丽岛》20秒的录像带,他花了两个小时都对不上嘴,他说:“这首歌我唱了几万遍,没有一遍相同!”

  一直到2004年8月,为了录《匆匆》这张专辑,胡德夫重新回到40年前,他第一次放声高歌的地方——淡江中学时期唱圣诗的小礼堂,在断了两根弦的老钢琴前,胡德夫闭着眼才完成歌曲的录制工作。只是,时光在一眨眼间,胡德夫已年逾半百、鬓发斑白,走过了30多年的遥远路程后,他才重新回到了音乐生命的起点,才让更多人听到了他为自己的家乡、土地和人民发出的来自灵魂深处的歌唱,这些歌唱属于他热爱的家乡、土地和人民,但以这种方式歌唱的胡德夫却只有一个!

  胡德夫简历

  1950年——出生于台东新港,台湾卑南族

  12-18岁——北上就读淡江中学时期,受到西方教育与音乐的熏陶启蒙

  18-20岁——台大外文系,深受西洋歌曲的影响,开始陆续创作

  1970年——以西洋歌曲在台北哥伦比亚推广中心开始演唱

  1972-1976年——与李双泽、杨弦等人推动“唱自己的歌运动”

  1982年——参与社会运动,并开始为社会创作歌曲

  1984年——领导创立“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

  1997-2000年——在“飞鱼云豹音乐工团”一起玩音乐

  2002年——在“野火乐集”和很多人一起唱歌

  2005年——出版个人第一张专辑《匆匆》

  胡德夫个人大事纪

  1975年——“美丽的稻穗”台湾第一次民歌创作发表会任创作发表人

  1998年——赴西班牙民族音乐交流,共同制作台湾原住民族“原浪潮”音乐专辑

  1999年——《台南成功大学胡德夫个人全集作品发表》任音乐发表人

  2000年——与郭英男先生及马兰吟唱队至日本东京、台场演出台湾原住民族音乐

  2000年——第三届原住民大专青年全国文化会议担任族群音乐专题讲师

  2001年——《天地野火》演唱会各大专校园巡回演唱会演出

  2002年——《台北之家月光、好友与音乐的聚会》音乐会演出

  2003年——受台湾观光协会之邀,担任国外访问团原住民音乐演出嘉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