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沈阳日报:“自律公约”能否扼制“天价片酬”?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0:40 沈阳日报

  占全国电视剧生产总量90%份额的600余家影视机构的全国唯一电视剧制作行业自律、维权组织,日前集体通过了《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自律公约》

  。“自律公约”首次对“天价片酬”说“不”,特别强调业内同行应互相支持,自觉维护行业共同利益,在使用演员上不得哄抬价格、恶意竞争。

  “自律公约”直指演员疯涨的片酬,或许业内联手,对“天价片酬”会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士认为:“天价片酬”靠一个“自律公约”恐怕难以有效的扼制。

  演员片酬高得离谱

  电视剧进入商业化运作后,演员的片酬也悄悄上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透露了一些演员时下接拍电视剧的行情:“像徐帆蒋雯丽这些实力派女演员,每部戏每集都要5万元以上。陈道明葛优张国立姜文潘虹斯琴高娃等这些都算如今国内顶级演员,他们的价位都在每集10万元以上。而中国身价最高的男演员是李保田,每集身价为15万元,他出演《王保长外传》时就是这个价。”据说,现在一线演员最高片酬已达到18万一集,一部30集电视剧酬金就是540万。个别二线演员的片酬报价也直逼12万一集。但也有内部人透露:别看他们的标价和报价,那是撑门面用的,幌儿很大。“天价片酬”应该是“随行就市”的产物,但在中国有点例外。中国电视制片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明智无奈地说:“最近,好莱坞大片市场走下坡路,演员的酬金也往下降。而中国不管电视剧市场如何,演员片酬就一个价,且一个劲地往上涨。”

  天价请腕押宝收视

  一部戏如果请两个腕级明星,片酬就要拿出近千万元,这对制片方来说,也是头疼的事。但头疼也得做,一位连续拍过三部热播戏的制片人说:“没办法呀,观众看戏就是冲着这些腕儿来的,全用生面孔,还真挺冒险的。”

  沈阳紫气东来文化有限公司正在筹拍一部以“张作霖传奇一生”为背景的新戏,现在公司不愁导演,只愁演员,最让公司感到恐怖的就是演员的片酬。“为了收视,我们必须得请一线的大腕担当主演,但片酬又高得吓人。现在‘自律公约’颁布了,很好,希望我们公司能成为第一个获益者。”

  前一段电视剧注水现象引起了观众的反感,但据业内人说:“电视剧不是不能减肥,可我们也没办法,片酬都快到投资的50%了,我们只有在后期制作时拉长剧目,靠贴片广告来收回投入。”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空镜子》出品人郑凯南表示,电视剧终极客户不是普通百姓而是节目销售中心,有明星,广告部好拉广告,广告客户也愿意贴片,有大明星做诱饵,会引起观众的收视期待,从而拉动收视率。

  “天价片酬”后患无穷

  “天价片酬”只涨不降,让电视剧制作业也陷入“早稻损失杂粮补”的怪圈。

  因为演员片酬过高,为了保证最后的利益,电视剧制作者只得从别处找齐。摄制单位为了压低成本,只得拼命压缩拍摄周期;为压缩开支,剧组只得聘用大量民工;而从成本考虑,一线大腕签约以工作日计,为了压缩开支,通常是连轴式地拍戏,什么体验生活、排练、写角色自传统统省略了。

  记者的一位朋友,曾任某部电视剧的副导演,一次闲聊时,这位朋友感慨:“现在的电视剧已经粗得不能再粗了。有些当红的一线大腕同时接两部戏,连剧本都没有认真看。在拍摄现场,还得专门雇人提示台词,而且拍戏的情节都不挨着,演员完全在那里硬演。电视剧这样弄下去,肯定没好。”

  “天价片酬”引发了电视剧的一系列问题。靠一个“自律公约”就能有效地扼制酬金疯涨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天价片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公约”就能解决,更重要的是,有政策和机制对“天价片酬”有效干涉,让演员们知道,讲“天价”还是讲“天理”,解铃还需系铃人嘛。本报记者蓝恩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