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影展闭幕的前夜。本以为这届电影节就会这样平平静静地落幕,最后一天,甚至想到放弃去看这部意大利影片,却没想到,《金色大门》这部最后放映的参赛片成了这届影展中给我印象最深最刺激的一部电影。
关于美国背景题材的电影,是这届电影节最不缺少的元素了,电影也好,新闻发布会也好,都会在有意无意间和现在的美国,以及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扯上关联。直言的,暗
骂的、赞誉的,什么都有,但是,没有一部影片,会象《金色大门》一样尖锐,在影展将要闭幕的时候,重锤一击,泛起千层浪,在威尼斯的水面上荡漾延伸……
这个处处充满暗喻的现代版寓言讲述的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二十世际初,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山地上布满大大小小灰白的石头,贫瘠的土壤让人们在温饱间挣扎。美国人带来的照片给这里人们新的希望,梦想中他们看到了一个水果蔬菜长得硕大优美,树上的钱币哗啦啦吊下来砸在人们脸上的新世界:美国。刚刚废除农奴制的美国有大片荒芜的土地,他们急需年轻健康的劳动力来补充。欧洲大陆的意大利,许多人就这样满怀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希望,大批大批地踏上了穿越大西洋、寻找承诺之地的旅程。
萨尔瓦托一家祖孙三代,报着从此改变命运的梦想,就象影片开始看到的那样,他们变卖了一切家产,穿上教父送给的当地公爵遗传下来的服装,踏上了寻找天堂的客轮。他们是带着尊严去实现梦想的,就象教父说的那样,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应该象个王子那样,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做了无数的美梦,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进入这个想象中的天堂,他们需要付出人格的代价。从下轮船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带到监狱一样的埃丽斯小岛,不仅要接受丧失尊严的体检,还有那些对待幼稚儿一样的智力测试。这些揣着单纯梦想的移民,唯一能做的,是睁大困惑单纯的双眼,在他们单纯的问答里,人类的尊严和逻辑都变得无力苍白。
《金色大门》的拍摄计划可以追溯到十年前,那时候曾经做过马丁-西克塞斯制片人的Robert Chartoff拿出5000美金,给导演用做编写剧本,最终这个计划却被废弃了。但是多年之后,埃马努埃尔-克里亚莱斯(Emanuele Crialese)的影片respiro嘎纳获得影评双周大奖,给了他一个机会在意大利和法国找到《金色大门》的投资人。
《金色大门》讲述的是一个改变人们命运的旅行。影片分成三部,第一部在西西里岛,一片贫涩的土地上贫穷的人们过着单调的生活;其次,是轮船上长长的旅途,做着美梦的人忍受着恶劣的运输环境:一半人在普通船舱,一半人在运输动物的船舱,并且经历了海上大风暴的袭击;最后,承诺之地达到,小岛埃丽斯成了他们的一座“监狱”,梦想和尊严同时破灭。其中被称为金色大门的埃丽斯小岛Ellis Island,是移民对美国幻想实现的必经大门,是当年欧洲移民到达美国的首站港口、“医院(移民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检)”,同时,也是一座封闭的大监狱。
在萨尔瓦托 一家为代表的旅行背后,蕴含的是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从旧世界到新世界的转移。在《金色大门》中,真实的美国直到剧终也没有在片中出现,只有迷雾中,萨尔瓦托问露西的话:“美国在哪里呀?”后者则回答:“我们已经到来,就在这里……”。影片的实景并没有在纽约拍摄,而是在南美阿根廷的一个港口边,那里,有一个叫“移民旅店”的旅店,就是影片中美国的埃丽斯小岛的拍摄地。要知道,阿根廷是拥有意大利移民最多的国家,其中45%的居民原籍意大利。这样别有用心的选景,出了资金方面的考虑,其讽刺含义,也不言而寓。
拒绝现实写法,暗喻随处可见,这是这部影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大特点。导演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给想象更多的空间。在没有一声纳喊和口号的故事中,美国人不仅当年、至今仍然存在的藐视移民的政策,给人的震撼却是巨大的。
(刘敏 发自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