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百年,谁主浮沉。话剧在中国虽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就其形态而言,始终还处于一种十分贫乏的状态。纵观当今话剧市场,虽然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但其虚假的繁荣并不能掩盖现在话剧苍白单一的事实。近年来诸多穷且日艰的话剧坚守者,纷纷从“时尚”、“先锋”、“前卫”这套词汇里寻找精神突破口和戏剧出路,可也大都曲高和寡,难以力揽狂澜,止住话剧市场日渐消弭之势。
纵观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能真真正正称得上中国本土话剧的屈指可数,其中能脍炙人口的不过寥寥几部:《茶馆》、《雷雨》、《蔡文姬》等,而这些剧目又面临着老化陈腐的处境——北京人艺40年前怎么排现在依旧怎么演。于是创造中国本土的话剧便成了现今所有戏剧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虽然近年来关于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戏剧相结合的探索与尝试层出不穷,可大都局限于戏曲或说唱艺术这两种门类,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国武术这门古老而又辉煌的艺术。论及中国武术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表演色彩,古来便有耍把式卖艺等诸多表演形式,戏曲盛行后更巧妙的将武术融入其自身的表演形式中,从而衍生出将戏曲推向巅峰的“武戏”。由此可以看出武术与戏剧融合后的远大前景,而这点恰恰被中央戏剧学院的年轻教师王剑春发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王剑春终于在2003年实现了武术与戏剧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融合,中国首部武侠话剧《英雄》诞生了。至此,继先锋戏剧后又全新的戏剧形式——武侠话剧——犹如一匹矫健的黑马惊现戏剧舞台。
对于现今支撑先锋戏剧的两大代表人物:林兆华与孟京辉,王剑春认为:林兆华这位戏剧界前辈是十分值得尊重的,可他近年来过于被自己的先锋大师名声所累,处处标新立异,想突破传统戏剧模式,致使他忽视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忽视了话剧这门艺术的一些本质规律,结果使他在理念上步入误区,偏离群众的爱护,只能落的个孤芳自赏的景致;而孟京辉只是表面看来光彩照人,他所谓的实验话剧不过是些装裱华丽不知所谓的大杂烩而已。除了早期有限的几部作品外,其它的大多都属哗众取宠,形式大过内容的快餐文化。王剑春还声称:先锋戏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武侠话剧取而代之不过是迟早的事。而作为武侠话剧的开山鼻祖,王剑春大胆的预测:带有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色彩的“武侠话剧”,定会像西方的音乐剧一样迅速崛起于世界戏剧舞台。
今年9月26日王剑春的第二部武侠话剧——《簸箕客栈》,即将在北京先锋剧场进行首轮公演。而该剧专程挑选国话的先锋剧场作为首轮的演出地,是否也意味着武侠话剧正式向先锋戏剧递上挑战书呢?还是蓄意想去砸“先锋”的场子呢?武侠话剧真能像王剑春预测的那样,取先锋戏剧而代之吗?武侠话剧真能成带领中国戏剧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吗?先锋、武侠今后谁将主宰中国戏剧的浮沉,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