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由好莱坞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根据港片《无间道》改编的《无间道风云》(港译名,上周在美票房一周收2700万美元,创下美国秋季电影票房一个新高。该片在香港与美国同步公映,上周在港的票房为390万港元,高居香港当周票房榜首。成龙(blog)的《宝贝计划》单周的票房则只有179万港元。
好莱坞版《无间道》在港公映肯定会引起香港观众的注意,香港影评人发表的影评
和观众在网上的讨论也颇为热烈。人们很容易会将两片进行比较——谁优、谁劣?这样的比较并非没有意义。事实上,从剧本到导演,港版突出的是梁朝伟和刘德华,而好莱坞版则突出了“曾志伟”杰克·尼科尔森,“梁朝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刘德华”马特·戴蒙这两位后生影星虽然所占的戏也不少,但却全被尼科尔森压倒了。斯科塞斯重用尼科尔森并突出了他并非无道理,尤其是作为一个操纵混入警方卧底的主脑,这个反派角色的重要性便举足轻重,非短篇幅就可让其有血有肉,也非一般人就能驾驭。而事实上尼科尔森表演的确极之出彩。不但影评人都予以好评,不少观众对他“老”而弥坚的精彩表演大感赞叹。事实上,他在本片并非只是绿叶。
从马丁·斯科塞斯重用杰克·尼科尔森,以及该片创好莱坞秋季电影市场纪录可以看到好莱坞文化与市场和社会普罗审美之间的关系。一个年近七十(生于1937年),外表形象毫无英俊可言但却能征服几乎所有人的“老头”尼科尔森,换在中国内地或香港,有谁会敢用他来占了这么重的戏?是的,“远”在1975年,尼科尔森就以《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Guckoo’s Nest)一片夺得奥斯卡影帝,而后他的《闪灵》(Shining The,1980)、《猫屎先生》(As Good as It Gets 1997)等多部优秀影片,甚至不过是《蝙蝠侠》(1989)中的小丑角色,他都能让众多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印象并非是在逢年过节时所谓“尊老”才让我们在他出现时给他一阵掌声而已,从他1955年拍第一部片开始至今,在银幕上一直保持活跃。我们内地常说“永葆青春”,然而,有谁可以告诉我,我们(包括香港)现在又有哪一个明星是在1955年就在银幕上出现活跃至今的呢?
这令笔者联想起《千里走单骑》。我们不知道该片背后的整体运作——因为江湖上传说这其实是日本公司在起主导作用——究竟如何,不得而知。高仓健以七十多高龄表现出对电影的热爱和忠诚,不管这传说是真的或假的,那么,张艺谋影片中的“老头”高仓健就曾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没有。
最近不就有制片人说什么“中国电影确实少了一批20多、30岁左右的青年演员挑大梁”吗?说这样话的人其实压根就看不懂中国电影。
如果说这“挑大梁”的意思就是所谓银幕上有号召力的演员、明星的话,那么,请问如今又有谁是可以“挑大梁”的?没有。除了香港的电影还有两三个可以具票房保证外,中国电影演员中不论年龄是40多、50岁,或30多、40岁,就没有。别以为年轻、漂亮、能演戏就可以“挑大梁”,当年在电视上走红的周润发也才二十出头,他想跑上大银幕,结果他拍的电影就是不行,只有他拍了无数部影片、到了31岁(1986)时才凭《英雄本色》蹿红,才可以证明他可以“挑大梁”。中国内地那些20多、30岁左右的年轻演员会有香港电影最火时那样的表现机会?没有啊!
别以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马特·戴蒙也很年轻,前者亦有32岁,后者则有36岁了。然而,比起“老”杰克·尼科尔森,自然嫩得很。
电影是拒绝浮躁的。一个演员如果没经过多年打滚,绝不可能出现在银幕上风吹不倒像高仓健那样的伟岸。很可惜,香港电影目前还有幸靠成龙、梁朝伟们来支撑(再过几年呢?),可是中国内地电影则要靠所谓“大导演”的“大片”来撑场面,然而,一旦没有这些“大导演”这些演员难道就不靠谱了?就没有号召力了?
建议:就算是看碟,也应看看人家是怎样拍这“老”杰克的。 列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