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蒂埃里·皮昂塔尼达
领衔主演:北极白熊
联合主演:海豹,海象,驯鹿,鲟鱼,章鱼,狼,狐狸等北极生物
舞台
一场未被察觉的华丽表演。它有着脆弱而诱人的外表,潜行,运动,直入它的内脏,一种被俘的悍然之美。
它有自己的秩序:循环,衍息,角力,安详,知天命。圆周一般,打开而自闭的空间:有限的空间,无限广袤的世界。我们看到演员们静默的造型,间续的节奏,强盛的生命力,隐忍克制的情感流露,动作延续成舞蹈,绵延不息。
白色布景。似乎能感受地母满含悲悯的目光注视,她在这里化身成冰原。仿佛回到未开化的年代,几千里的冰川雪地,走兽飞禽的追逐生息,不受侵扰,不被打断的一场演出,长长的,一直演下去。
人类之外。
视觉
撞入眼帘,铺天盖地的冰雪。航拍的北极大场面,一场视觉奇观的展现。
白是最澄澈干净的颜色,它还原了生命的本真。白熊诞子,如同产下三枚晶莹剔透的结晶体。这是生之欢欣。
还有北极光在幽蓝的天空中闪烁,传说是“因纽特人祖先的灵魂之舞”。又有另一场舞,冰层之下的海草,摇曳生姿,迁徙而来的鱼,翩然起舞,水中像闪着星光。偶尔波光折动,被打碎的美,四分五溅,水下游泳的鱼排开阵势,一群白色幽灵,一幕表现主义的话剧布景。
上溯
很久以前,法国人拍出了纪录片《雨》(1929),诗意剪裁后,一场阵雨也下得有声有色,捕捉喧哗背后的节韵。
不止是景观,之后,人入镜,成为主角,建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同情和尊重。再往后,他们又转向动物,一场《鸟与梦的飞行》,天空从未呈现出如此灵动,如此生意盎然,而又如此有秩序的美。还有一本《帝企鹅日记》,雪地里的精灵。
目光拓远,千里之外,不再是自己,永远独一无二的主角。
法国纪录片,延续的诗意传统,延续的人文精神。
节奏
不只是音乐。鼓点,节拍,停顿,断续,是生命本身。
雪狼,腾闪跳跃,一个觅食者。起落之间,音乐与动作的缝合无间,轻重舒缓,如同捕食者本身的呼吸,杀机若隐若现。
水底,红色的大章鱼拖着不嫌累赘的许多臂膀,或者是大腿,鬼魅一般趋行,遇到螃蟹,两人一张一弛,拉开架式,你来我往,仿佛生死之间的一场探戈角力。而背景音乐,也尽是,紧张,追逐,不平衡,还有一丝嘲讽的戏谑,生死好像一场游戏。
情感
主线仍然是主旋律,所有国家都可以称之为主旋律的感人故事——母爱。
关于如何克己的抚育,如何尽母责喂养,都可以省去,世人称之为溺爱。
但是必然有狠心决绝的刹那,每一个个体仍需独立成长。斩断幼子不断贪婪索取养料丰足的根,去风雨中磨砺凶勇斗狠的意志,母熊独自离去。但是慈悲的亲子情怀让她在离去之前做了最后的努力,她努力让一块浮冰改变方向,这大大有利于幼熊捕食海豹,而对于自己,全无好处,但,甘之如饴。
依然是慈母,代代相传薪火不息的爱,永恒如宇宙。
章节
一年十二月,可以算作十二章。
生命的章节。
从序幕到尾声,从降世刹那的睁眼,到长成体格健壮的小熊,用不了一年时间,它学会了捕猎、生存和统治,在白色星球上,它是绝对的主,它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而相应地,驯鹿今天在走路,明天就必须学会奔跑,只有跑步,才是它的宿命,停止意味着死亡。
鸟群在温暖的季节来到,在严寒降临之前离去,年复一年,皆如此,只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更替,新陈代谢,没有终点的循环和轮回。所有的种群,都必须遵守的生存原则。
如果停止了呢?
题外之义&题中之旨
不合规矩出现的结尾,略显生涩。
导演满怀诗意地刻画这片晶莹而充满生机的无人之地,从一个冬天等到下一个冬天,看落日的余晖长染在迁徙之鸟翼上,带走了季节的讯息,看鹿群在融雪的苔原上艰难生存,看母熊无限温柔而哀伤地注视着自己的子女。
他艰难地拍摄,不止是外部条件,需要动用红外摄影机和水下摄影机甚至租用直升机、气球和吊臂,还有无法平复的内心忧思——如果北极冰雪在夏季消失,是否意味白色星球的末日来临,也就是,这些生灵将无家可归,走向未知的黑洞?这些忧思的积淀,使得他的镜头饱含着人文主义者的深沉凝视和悲悯气息,也许是嫌自己拍摄力度不够,于是,他特地在结尾加上了具有警世意味的一笔,“请不要让伟大的北极在地球上消失!”
这样的结尾或许不合整个影片的基调,但却承载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责任。
不能让美褪变成遥远的记忆。黄姗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