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暗恋桃花源》华语舞台剧的精神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9:58  每日新报

  探讨《暗恋桃花源(blog)》(下简称《暗》剧)的内涵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部在构架上可以植入所有可能性的作品也有N种解读方式。两个戏中戏分别提供了悲剧催人泪下和喜剧的笑料百出,它们之间犬牙交错、此消彼长式的拉锯又产生出一种悲喜交集的效果,看上去他们是在各排各的,随着剧情的深入,两出戏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相互映照和左右着对方的发展,反而最终达成了某种秩序,这也就是《暗》剧特有的审美体验,也可以说是第一重的解读。

  爱情无疑是《暗》剧的显在主题,江滨柳和云之凡长达一生的情感压抑,江太太的微妙处境,老导演的完美回忆和对演员的不满,老陶和春花由决裂到怀念,春花和袁老板由偷情到潦倒,还有那个神秘女子和“刘子骥”之间永远无法探明的关系,这些都是对永恒爱情的某种质疑或者说是研讨,剧中所有人最美好的时光都已经无法再次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暗恋”就是“桃花源”,永恒美好的爱情也就是桃花源。至于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剧中没有给出答案,大概就是见仁见智了。

  时代和个人的状态也是《暗》剧用力的一个方向。剧中青年云之凡说:“滨柳,你要相信,一个新的时代、新的秩序就要到来了!”而老年的江滨柳却感慨:“在大时代,人变得好小;在小时代,人变得更小。”这种前后呼应的比对反映出上个世纪80年代主创者们对时局的无奈,而在今天我们也读出了个体在时空变迁中的茫然无措。《暗》剧抓住了陶渊明文章中的精髓,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情况下,桃花源才成为一个人间仙境,白衣人也不断劝说老陶要“忘掉春花、忘掉袁老板”;另一方面,江滨柳、老导演也正是因为无法忘却过去的情感才一生郁郁。桃花源是什么呢?是每个人的精神负担还是一种反讽呢?考虑到《暗》剧对《桃花源》的荒诞处理,时间与记忆的关系就变得很让人玩味了。

  实际上《暗》剧里充满了类似的隐喻和“小花招”。老陶始终无法打开酒壶暗示了他性方面的无能;桃花源中的两个白衣人与春花袁老板面目一致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暗恋》的一开始,云之凡就讲述了他们为了躲避飞机轰炸而到达的一个花草缤纷的地方,这也正是对“桃花源”作了一次铺垫和点题;而那个看似多余的神秘女子所找寻的“刘子骥”则正是《桃花源记》里那个“寻病终”的人——种种奇思妙想,怎能不引得观众痴迷如斯呢?

  按照赖声川(blog)的说法,《暗》剧的诞生之初只是想表现“台湾当时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他由一个亲耳听到的两组人马争剧场的事情想到了“暗恋”和“桃花源”的冲突架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神来之笔。因为在这样的既定环境里,任何可能出现的干扰、打岔、穿帮都成了剧的一部分,两组人就可以在观众面前换背景、看对方演出甚至修改幕布,高潮部分是两组人互相接对方的台词排戏,编排得丝丝入扣爆笑连连(据说在台湾演出时剧场工作人员都会专门掐表看这一段),观众被这样的设计完全带入,真的能达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效果,大概也算是舞台剧的奇观了。

  《暗》剧在北京的第一轮巡演盛况空前,因为黄磊袁泉等人的明星效应,许多以前没看过台湾版的观众也慕名而来,这应该是赖导在选角上的一个商业成功。

  正式演出开始之前有一个小花絮——一个戴太阳镜、穿风衣、高筒靴的女人一直在过道和安全门附近徘徊,似乎在找什么出路,没想到开场后,那个女子真的出现在台上呼喊“刘子骥”。这个设计一下子加强了看戏的现场感,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事先注意到她。

  袁泉的出场给人干净、安详的感觉,她的台词功力很好,把云之凡的出尘脱俗表现得恰到好处,真的很像一朵“白色山茶花”。倒是与之配戏的黄磊很不在状态,对白和动作都生涩,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为之,因为在戏中的老导演的确对他不满意。好在最后一场戏他们发挥很好(袁泉甚至注意到了老年云之凡的八字脚),医院重逢的一刻全场鸦雀无声,黄磊一句“之凡,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想过我”一下子打破了某种平衡,那种压抑的悲情让人一时间泪流满面。

  饰演袁老板和剧团老板的何炅(blog)造型与台湾版有很大区别,鸭舌帽让他看上去更像一个五四时期的调皮学生,不如冯翊纲(1999台湾版演员)那样能压得住台面,好在戏份都比较搞笑,夸张外放的演出遮掩了演技上的不足。喻恩泰无疑是一个亮点,他饰演的老陶虽然仍有老版的影子,但是已经融合了自己的风格,人物的无奈和呆气都表现得活灵活现。看得出谢娜(blog)在这部剧上下足了工夫,春花被她演得神采奕奕,几场夸张的动作戏都很到位。不过也是受了年龄限制,春花和袁老板都太过活泼和稚气,谢娜和何炅的对手戏让人有一种在看《快乐大本营》的错觉。

  这次大陆版的舞台背景更加浓丽,特别是“桃花源”几场,灯光和色调对比都很强烈,视觉上很过瘾。“暗恋”的几场戏也用到了幻灯背景,给了观众更具象的感觉。由于首都剧场(blog)的条件较好,在抢剧场一出戏之前直接给出了最大的景深,空间感瞬间强化,整个舞台都给人一种开放的效应。

  为了适应大陆观众的口味,《暗》剧在许多细节处作了许多本土化处理。比如喻恩泰一出场就嚷嚷着自己错过了“加油好男儿(blog)”,老导演批评演员不入戏:“我看这哪里是黄浦江,分明是亮马河。”何炅说“北京二环三环大堵车”一下子引得台下一片哄笑,本来说一口闽南普通话的江太太在干扰下忽然爆出一口京片子,喻恩泰甚至恶搞了一把《夜宴》中的“越人舞”等等。除了台词,京剧锣鼓的音效和演员的身段动作也是一个看点,喻恩泰和谢娜都有大段的京剧动作戏,在演职员名单里,也的确有“身段动作指导”一项。

  原剧中的场工“顺子”是个很出彩的人物,虽然大陆版的“顺子”并没找到自己的台词风格,他仍然得到了许多新观众的掌声。在“桃花源”一场戏中他扯着一面白布幅跑过去,上面写着“时间愉悦地过去了”,这是在做时间提示,似乎也提醒观众,这真是一段愉悦的时光。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