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评论:春晚需要“仪式感”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10:37 新闻午报

  春晚两个字现在的出镜率很高,这也充分说明了民众对这台晚会的关注。在一片期盼声中,也有人对春晚的艺术形式提出了质疑,说:春晚就是一本描红簿,王羲之来填也填也填不出什么花样。

  对此论点,我不敢苟同。观众对春晚的艺术形式有一种认同感,实践已经证明,正是改革了这一带有强烈“仪式感”的晚会风格。有一年的春晚遭到了全国观众的批评,也就
是在这一次春晚后,春晚的“仪式感”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并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美学理论中有“仪式性效应”一说。一台春晚能否触摸到集体深层心理,是获得广泛社会感应的重要标尺。春晚散发出来的强大的现场感应力,宛如加入一个除旧迎春的集体仪式。春晚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审美心理。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和我们的春晚一个样,也有一个“仪式感”。喜庆的金色大厅置满了鲜花,盛装出席的观众面对再熟悉不过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唯一不同的是年年翻新的曲目和来自世界著名乐团的指挥。但有两首曲子是必定要演奏的,那就是《拉德茨基圆舞曲》和《蓝色多瑙河》,人家的新年音乐会的历史远远要比我们悠久,不仅本国的人民没有审美疲劳,连外国的观众也没有这种感觉,都把聆听这台新年音乐会,当作除旧迎新的一个仪式。

  现在,看春晚已经成了人们的“精神年夜饭”,只要能给忙碌一年的人们带来欢乐,这就是一台成功的春晚。 吴为忠/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