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伤城》本周末将隆重首映,在大片林立的贺岁市场为荣誉和票房而打拼。昨天,广州举行了该片媒体专场,先睹为快的记者对影片各有感受。
复仇是真,救赎是假
■钟刚
如果说《黄金甲(blog)》中有太多的杀戮和仇恨,那么,《伤城》之中,刘正熙埋在心底几十年的复仇决心,更是让人胆寒,为了复仇,他连自己的妻子也不惜杀掉,并制造出他人作案的现场。
香港电影在《无间道》之后,逐渐甩掉古惑仔时代的砍刀,开始了对无间斗智的迷恋,而暴力的直接描绘更是不断突破。《黑社会》当中,任达华在河边用石头砸人,古天乐逼口供时的残忍,相信不会轻易从观众脑海当中抹去。而《伤城》也是继续延用这一暴力形式,刘正熙搬起石像砸人头,血溅四处,冷峻而肃杀。
文隽在评论这部电影时,认为《伤城》是沉沦与救赎的寓言。沉沦何在,救赎怎般?这在影片当中并没有直接表露,需要你去找。看完影片,我几乎处在一种失语的状态,影片的话题性并不足够,它只是一个不乏漏洞,但也相当精彩的故事。《伤城》也没有摆脱掉《无间道》的影响,影片当中太多《无间道》的影子,故事依旧是警察与凶手的转换,悬疑、复仇以及正邪难分的主题与路数。如果要拨开这些,然后找到文隽所指的救赎,说是很困难,倒不如说,这有点牵强。
如果刘正熙最后的自杀是救赎的话,那么,这样的救赎其实并不完整,或者说他也有可能是畏罪,也可能只是在逃脱。他复仇的心,无法以杀人来实现最终的康复,同样,他的死,也无法实现自我的拯救。
其实,与其说是一个救赎,倒不如说导演在展示一个复仇者杀人夺财以及反侦查的过程,在这点上,《伤城》和《无间道》相比,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如果我们从《伤城》当中仍然会想起《无间道》,如果我们从《江湖》、《黑社会》以及更多的港产影片当中,看到《无间道》的影子,那么,这只能表明香港电影仍然没有摆脱一个成功范例的影响。
《无间道》为什么能成功,就因为其扑朔迷离的故事、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打破了简单得近乎弱智的古惑仔型群殴,开创了全新的暴力美学,将整个香港黑帮片提升到可以与《教父》《美国往事》并驾齐驱的位置。但是,自2003年《无间道》之后,沉迷在范例之下的模仿之作,却是大行其道,而《伤城》其实也是这么一部自我禁锢之作。苦力的主题寻找,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似乎也已经无甚必要,和刘正熙一样,港产电影其实也在沉沦,等待救赎。而对于刘伟强和麦兆辉的期待,我们也只有放在《伤城》之后了。
好一个伤感的圣诞节,因为音乐
■朱静《伤城》开场的时候,响起的是一首圣诞歌《Silentnight》,一把苍老而浑厚的声音缓缓响起,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热闹的平安夜情景,却无比悲怆。然后梁朝伟和金城武在阳台谈心,旋即变成了警方追逐疑犯的紧张刺激,接着梁朝伟拿起烛台,狠狠地击向犯人头部,流露出其凶狠残暴的一面时,响起的还是这首《Silentnight》。
立时把一部紧张刺激的悬疑追凶片变成了悲情片,尽管我们一开始就知道梁朝伟不是好人。
宣传的时候导演刘伟强说,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心灵受伤的人,他们都想治愈这个伤口,而他们所在的城市就变成了“伤城”,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伤城”。所以无法避免地这个故事沾染上了悲伤的基调。金城武在酒吧流连,想起自杀了的女友的时候,响起的是一句“I'llkillmyself,ifIforgetyourface”;梁朝伟杀人的时候,响起的音乐是二胡,戚戚不绝。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是过去;而最后片尾再度出现的还是那首《Silentnight》,伤感的意味更浓了。
而刘伟强似乎对每一步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何时该出现音乐,音乐就会很适当地响起。悲伤的、紧张的,都算计得刚刚好。像尾段梁朝伟说,其实她是不是仇人的女儿都已经不重要了。她和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和奶奶一样,都是我的家人,然后一颗眼泪从他的鼻翼上滑过,完美无缺。没有任何情节的推动,却把气氛簇拥上了最高峰。
每个人都觉得节日应该是喜庆的,皆大欢喜的,开开心心的。但是不是每个节日我们都会开心?未必。在热闹至极的节日里,落单的人的寂寞才更为刺目吧?是这种温馨喜庆反衬了这种落寞,也正是这种落寞反衬了温馨喜庆的可贵,不是吗?
也许爱一个人真的不需要用心,用脑就好。拍电影也是一样。这个圣诞节,因为《伤城》,因为那颗眼泪,因为那首《Silentnight》,我理所当然地伤感了一回。
坚持的《伤城》
■唯玮
当你坐在大银幕前,期望看到一个类似侦探破案真相大白的悬疑故事,那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失望,因为这并不是电影《伤城》想要传达的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说,虽然导演和编剧曾经郑重宣布自己不会对《无间道》进行重复,但从叙事方式和人物关系的处理方面,我们多多少少能够看出编剧对自己风格的坚持。
讲述一个谜底解开的故事一般有两个选择,《伤城》选择了先告诉观众谜底,然后去揭晓解开的过程。在我看来,编剧主动放弃一个可以轻易吊起观者胃口的机会,除去他对自己剧本强大的自信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伤城》对自己有着比“讲好一个故事”更高的要求。
与《无间道》类似的是,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碰撞和交锋依然是本片的重点所在。出于这样的目的,《伤城》必须将重要真相在一开始便公布,因为只有这样,每每梁朝伟和金城武对决的时候,早已知道真相的观众才能够细细玩味出其中微妙的感觉。换而言之,《伤城》是一部整体上情节为演员服务的片子。这并非说它完全放弃了在故事中的任何悬念,只是它选择了火花四溅的人物冲突作为全片的亮点,相应地就弱化了情节的力量,让全片呈现一种舞台剧的效果———情节作为华丽的幕布映衬在背景里,而演员被放大到灯光下各显神通。其实这是“刘麦庄”组合的片子一个巨大的特点,但这样的特点对演员的要求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也就难怪他们的片子每次都大牌明星扎堆,不然也撑不起这样的场面啊。
当然,对自己要求太高难免会有地方失手,鉴于一开始已经把最悬疑的部分透露给了观众,而在行凶的原因上也没有多少文章可以做,所以影片不得不在其他的很多地方埋下线索,却因此导致最后不少线索交待不明或者草草收场。比如片中对梁朝伟复仇的神秘男子,一开始以“最佳第三人”的身份频频制造紧张气氛,最后莫名其妙地就简单干掉了,感觉他的出场跟整部片的情节线索其实没什么关系,就是用来把场子炒热的。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金城武和梁朝伟在凶杀现场那段莫名其妙的黑白穿插回放,这段情节除了展示点噱头之外实在多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可能也跟我的实用主义倾向有关,我一向认为一部影片里每一个镜头都应该有它出现的前因后果,没有任何用处的镜头就是对胶片和时间的双重浪费。《伤城》在全片的情节调度方面显然是诚意有余,力道不足。
总的来看,导演和编剧在情节设置方面对自己风格的坚持,使得《伤城》没有脱离他们应有的水平。在内容方面的瑕不掩瑜,加上极有质感的画面和强劲冲击力的配乐,实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紫/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