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即将逝去的2006年称作“流行音乐年”,不仅因为内地流行音乐姗然步入20芳龄,更因为这一年有着太多标志性印迹,影响着流行乐坛的格局与生态,如网络音乐风生水起,选秀歌手喧嚣雀跃,出道新人熙来攘往。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耳朵却在平庸的音符和旋律中昏昏欲睡。
回眸2006年,有多少好歌能把我们的耳朵叫醒?
单曲时代
歌多质糙传唱度差
随着无线和网络等新技术领域的变革,数字音乐进入黄金发展期,流行音乐产业化端倪初现。与此同时,流行音乐门槛也越来越低,一堆直白地吟唱着情仇爱恨的网络歌曲迅速占领人们的耳朵。然而,除誓言《求佛》、谢军《那一夜》、胡杨林《香水有毒》、张振宇《不要再来伤害我》等屈指可数的几首歌权且算作走红外,大多数歌曲都如过眼云烟,淹没于浩瀚的网络海洋。像《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这样街头巷尾广泛传唱的歌曲,更如濒危物种几近灭绝。
彩铃一响,黄金万两。网络歌手在彩铃等无线领域占尽优势,愈发使得流行乐坛的心态浮躁难安。歌作多如牛毛,然而真正有生命力、能够流传的却寥寥无几。太合麦田总经理宋柯说:“现在,数字音乐产业链还在整合过程中。有些SP利用技术手段刷榜,制造所谓的流行,其实制造出来的是虚假繁荣。”流行音乐的大环境已越来越成为投机商人、文化掮客的乐土。
选秀盛行新人辈出匆匆闪过
《超级女声》、《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等选秀节目引发骨牌效应。借其迅速上位的新人一抓一大把,他们在商业浪潮中此起彼伏。不过,这些女生男儿们更像一堆浮华的肥皂泡,经不起风雨的历练和洗礼。
眼下,很多选秀歌手的人气远远超过驰骋乐坛数十载的老将,不过把别人的作品翻唱得惟妙惟肖的她们,始终无法拥有在歌坛占据一席之地的代表作。李宇春《皇后与梦想》、周笔畅《谁动了我的琴弦》、张靓颖《THEONE》、何洁《发光体》……一张张新鲜出炉的个人专辑均耗资不菲。然而,除了忠实粉丝追捧,其中有多少歌能为大多数人熟知?人气不等于实力,与其说他们是歌手,不如说是娱乐棋子,商业代言似乎更能体现其价值。
炒作肆意
关注八卦胜过音乐
绯闻满天飞,炒作肆意行,娱乐圈的恶习严重侵蚀着流行乐坛。对有些人而言,出唱片已不是个人艺术奋斗的理想,而仅仅是哄抬人气、赚取眼球的手段,其内心对音乐的真诚无从谈起。
关于这一点,一些娱乐媒体也难辞其咎。刘欢就曾苦笑着说:“有些媒体已经发展到不关心唱歌,只关心人家生孩子去了。”“现在缺少让人耳朵一亮的声音。”音乐人张亚东也无奈地说:“无论歌手还是唱片公司,都有点急功近利。人们关注音乐之外的东西超过音乐本身。”
王菲、周杰伦、那英、田震、韩红、孙楠……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背后书写的是风格与实力,他们绝非因绯闻在歌坛走红。反观此起彼伏的新歌手,过于依赖宣传包装和商业炒作的他们,大多如水中月镜中花,难以持久。
翻唱风起暴露原创捉襟见肘
因翻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走红的迪克牛仔,至今已推出10张翻唱专辑。誓将翻唱进行到底的他可能不曾想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歌手正延续着他的事业。陶喆将《月亮代表我的心》R&B了一把,孙燕姿以空灵悠远的唱腔全新演绎《橄榄树》,蔡依林则大胆挑战王菲金曲《怀念》。
乐评人金兆钧一直认为,中国流行音乐不缺歌手就缺原创。从某种意义上讲,翻唱兴起恰恰暴露了原创的捉襟见肘。于是,翻唱演变为一种市场捷径。“新歌不好推,老歌有市场。”很多歌手这样认为。为啥不好推?套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酒不好,何以推?音乐人郭峰一语中的:“2006年的流行音乐有些随波逐流,没有个性和厚度,缺乏生命力。”
老将胜出好歌力作永不过时
新人不济,老将挥戈叱咤、再夺春天。谁说前浪消失在沙滩上?廉颇老矣,尚能饭!从赵传、张信哲、黄品源、林忆莲到童安格、蔡琴、齐秦,一个个都“老掉牙”了,然而正是这些见证歌坛沧桑变迁的名字的闪现,为2006年流行乐坛投射下一缕缕温暖的光芒,带来重温经典的喜悦与感动,同时也为流行演出市场和演出商鼓起些许久违的信心。纵观诸位唱将,无不是凭借多年努力积累起众多好歌力作,唤起歌迷的心底共鸣。
老将势力不减,新人颜面何堪?掰指头数数,他们中有多少拥有赵传、齐秦、童安格的才情?又有多少具备蔡琴、林忆莲的唱功?恐怕花拳绣腿者居多。更有甚者,几句泡沫歌词、几段垃圾曲调,就拼凑成一首歌。速食时代的快餐歌曲和弹棉花一样索然无味。如此,怎能“把耳朵叫醒”?更无须说“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了。(李红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