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商业片与艺术片共存 张艺谋与贾樟柯电影不冲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最近,贾樟柯接连发炮,对张艺谋和中国“大片”进行严辞抨击。对此,著名评论家张颐武(blog)日前发表评论说:贾樟柯大可不必和张艺谋争一日之短长,他其实有一个和张艺谋电影完全不重合的空间。中国电影现在是既要张艺谋,也要贾樟柯。 张颐武表示他能够理解贾樟柯的心情和思考,贾樟柯自然也有权提出他的批评。贾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好评如潮,但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世界》2005年虽在国内尝试了较大规模的商业运作,但票房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确实还是比不了“大片”的风头。其实,我们大可以逆向思维,贾樟柯在“小众”里得到的好评,张艺谋和“大片”是不可能得到的。 张颐武认为有一个问题难以回避,当时《世界》并没有与张艺谋的“大片”在同一个档期出现,何以票房也不理想?这说明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有不同规律,这两种电影在相当程度上是平行线,难以完全重合。艺术电影,哪怕是直指世道人心,具有电影史上伟大意义的电影,或者在国际上获过大奖,其实都难以在一个非常商业化的状态下获得成功。这种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矛盾几乎是所有电影人都会面对的宿命,并不是贾樟柯自己的特殊命运。无论如何,“大片”确实给中国电影创造了一个相当可行的商业模式,从《英雄》开始,观众的巨大关注提供了一个电影业的繁荣局面,而且也确实提供了一个突破中国电影内部和外部市场分裂局面的路径,提供一种海内外市场打通的可能性和中国电影国际化运作的新方式。其实,我们如果想想今天没有满城都是《黄金甲(blog)》,是否《三峡好人》就会像它一样热闹?是否由于有人投资了《黄金甲》就使得像《三峡好人》一类的电影会毁灭?显然,问题并不是这样非此即彼。 其实,就是没有“大片”,贾樟柯电影恐怕还是“小众”的。当年没有“大片”,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不景气也是明明白白的。其实正是“大片”热潮,带来了中国电影新的可能性。观众回到了电影院,“小片”也由于整体的蛋糕做大而获得了更多机会,《疯狂的石头》(blog)的成功就是证明了现在“小片”的机会。“大片”拉动了市场的活跃,本土电影多样化才可能出现。 贾樟柯大可不必和张艺谋争一日之短长,完全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他其实有一个和张艺谋电影完全不重合的空间,有它自己忠实的观众,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谁都希望所有人都认同自己,但其实这不可能。张艺谋如此,贾樟柯也是如此。中国电影的现实需要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走向。张艺谋不可能挤占贾樟柯的空间,贾樟柯也难以撼动张艺谋的地域,这似乎还是今天的现实。 (张慎英)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