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晃:《三峡好人》贾樟柯是个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9日16:19 新浪娱乐

  一直没有开口说《三峡好人》,绝不是我不喜欢,恰恰相反,我很欣赏,但这电影和别部不同,它不令人激越,反而将心绪一味地下沉……

  贾樟柯选了一个很好的题材,一个刚好能让整个时代都产生共鸣的题材,移民、废都、百姓凋敝和触目惊心的生活图景……大多数人看了都将感动,至少有所触动,毕竟,我们(或者我们的父辈)其实才刚刚走出那重困顿。只是关于电影,如果故事发生在大同,震撼无疑将大大减弱。

  贾樟柯,聪明绝顶。

  托《新京报》同仁的福,在《黄金甲(blog)》霸占整个菜市场之前,我还有幸看到这部电影,当时的调查,我毫不犹豫地给了它九分。这部电影,在业内也基本没什么太大分歧,大家一致肯定它的价值,唯一的不和谐音,是觉得贾樟柯依然做作。对此我是这么理解,贾樟柯是个习惯于概念先行的导演,他聪明过人,有时候智慧甚至外溢,他是强有力的演说家,同时也是个真诚的布道者,他的做作并不叫人讨厌。做作作为贬义词,适用于《无极》(blog)时期的陈凯歌,却不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贾樟柯,特别是《三峡好人》背后的那个贾樟柯。

  韩三明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借由沉着而缓慢的叙事节奏,主人公视角引领着观众步步逼近三峡库区的腹地现实,没有夸大其辞的猎奇或大批判,细节把握却非常生动。韩三明的木讷,一时叫人感到黑色幽默无处不在,一时又叫人心如刀绞,伤感无孔不入。一个男人寻找孩子的目的并未达成,他反而要去再目睹另一个孩子的莫名死亡,当中的悲怆,贾樟柯并未刻意渲染,它却令故事结尾更加震撼——木讷寡言的韩三明,引领着一群更木讷寡言四川民工,走向另一处埋伏着更多死亡与不幸的“希望之地”……

  相比之下,赵涛的故事则像一个典型大同故事的简单移植,缺少更深思熟虑的细腻推敲,多少有些显得意图不明。

  超现实的部分很多人不喜欢,我倒还能接受,胡续东关于贾樟柯终于有了“戾气”的说法很有意思,但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该词汇此处的含义。超现实影像,必然带给观众以瞬间的错愕、间离,但多数人之后会回应以宽容的微笑,而非持续的茫然。我倾向于认为,这显示出贾樟柯在电影叙事上的进一步放松与自信,此外当中是否还深具其他象征意义,此间不考。

  《三峡好人》不动声色的悲悯,与《黄金甲》咄咄逼人的悲怆,实在相得益彰,殊途同归,所以我斗胆说了那句,“同年诞生了《三峡好人》和《黄金甲》,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奇观。”此言绝对来自肺腑。

  2006年,确实是中国电影一个难得的好年成,作品多样,类型丰富,各自都有值得肯定的所长,特别是很多按照以往判断根本无法进入院线的电影,也都获得了准入。在这样一个如沐春风般的美妙年代,评论界却突然陷入一个极度浮躁和焦灼的尴尬状态,似乎也有其理所当然的心理依据?是非莫论,一切静观来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