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影评人程青松:大片垄断会让电影业崩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14:59 深圳商报

  口述:程青松(blog)

  笔录:深圳商报记者刘文英

  现在有些人说,大片的票房高,观众喜欢选择大片。其实根本不是,那是因为观众没得选,只有选择大片。如今,市场已经形成了垄断,大银幕上长期被几部大片占据,如果这些大片的口碑都不好,那将会造成电影市场的整体崩盘。如果市场再出比《黄金甲(blog)》更烂的大片来,不仅电影观众会丧失信心,而且会让很多电影公司都垮台。

  如果只有大片,会遭到观众的报复

  直到如今,我还没有看到大片对中国电影产生过什么积极作用,产生的都是消极作用。从《英雄》《十面埋伏》开始,大片呈现出的审美和人文精神都没有。

  我觉得中国电影发展不太好的一个信号,可能是因为面临着很多市场压力,因此就必须靠很大的投资或宣传来争取观众来看。其实,大片本身并没有错误,不过,我们要给观众提供怎样的大片,如果不在影片本身的质量、商业片本身的人文内涵上进行一些更深层的探寻,那么,这样的大片我们是反对的。一个电影市场一定要有大片、中等投资和小成本电影,这样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如果只有大片,就会只是一个短期的市场,会遭到观众的报复。因为观众对大片会产生不好的感觉,最后损害的将不只是中国大片的形象,而是中国整个电影的形象。

  大片凶猛是中国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

  为什么现在的大片如此泛滥?这跟创作者本身的创作力匮乏有关。去年的两部大片,《夜宴》改编自《哈姆雷特》,《黄金甲》改编自《雷雨》,可见创作者的创作力都十分惨淡,编剧无法写出好的商业故事,他们不应该只改编已有的经典作品,而应该去创作各类题材的剧本。

  大片凶猛也是中国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就像超市里陈列了五彩缤纷的商品一样,如果一家超市只有卖牛肉的就会无人问津。如果超市里小到口香糖大到各类电器无所不有,那么有着各种需求的消费者都会来到商场。可是电影呢,现在的观众还只能选择大片,即使有钱也没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影片。如果这些大片本身质量很差,这些观众看后可能会不再对大片产生信任感,过了一段时间后,即使做再多广告也无法吸引观众了。就像电视里那些再怎么做广告也没用的产品一样。

  像《黄金甲》这样反人性的作品,我坚决反对

  其实,我并不反对拥有豪华制作、超明星阵容的电影。不过,像《黄金甲》这样反人性的作品,我是坚决反对的。《黄金甲》的整个故事都反人性,影片中多处十分露骨地塑造了皇帝的威严,(原著《雷雨》原来不是为了塑造皇帝的威严),你只能臣服,片中还有父亲打死亲生儿子、兄弟夫妻残杀的场面……这些都违反了人性。影片多处宣扬了暴力,而这样的影片在美国和韩国都被划入限制级。可我听说中国有些地方竟然还举办了“亲子专场”,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快气疯了。这怎么可能呢?!这是个丑恶的事实。影片不健康的成分,成年人是可以分辨的,也不会感到如此恐惧,可怎能让未成年人去看呢?中国虽然没有分级制,但也不能让发行商去组织亲子场啊!这是多么丑恶的事情啊!我感到十分反感和愤怒。

  其实,好莱坞很多商业片都是歌颂人性的真善美,而《黄金甲》只剩下了假恶丑。一部主流商业片,会有那么多观众去看,因此,更应该阐述积极的东西,这很重要。艺术品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主流商业片不应该拍这样的东西,它的价值观一定是美好的,从这一点来说,国产大片至今还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海外观众并非一定要看古装片

  现在,许多导演口口声声都说期待在海外市场收回投资,那么,拍国产大片到底是给中国观众看,还是给海外观众看?其实,《黄金甲》在海外市场的票房也很不好,还比不上《十面埋伏》。许多海外影评人对《黄金甲》也是恶评如潮。

  有些导演认为外国人只喜欢中国的古装宫廷片。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谁说外国人只看中国古装片,只喜欢看那些打啊杀的,这个判断绝对有误。香港《无间道》剧本创作好,美国人把版权都买断了,翻拍了美国版《无间道》,还拿了奖。韩国电影、电视剧大批量输入中国和其他国家,依靠的不是大规模的宣传,而是各种各样体裁和类型的故事。这样看来,海外观众也并不是说一定要看古装片。中国导演一要进入海外市场就拍皇帝,(《夜宴》、《黄金甲》比比皆是),他们就那么迷恋权力吗?

  盲目追求投资额,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其实,大片并不是一个电影的类型。电影类型只分侦探片、惊悚片等类型,而每个类型又分大投资和小投资。美国没有一个导演会盲目地以投资来争取市场,这个观点很可怕,会对市场带来极大的伤害。

  创作跟钱多钱少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也许有人说,小投资比不上大制作的视觉效果。我看,《黄金甲》的视觉效果也并不怎么好,满眼都是黄,看得眼睛都发胀。其实,那些盲目追求投资额的人,主要是没有自信的表现。如果能用很少的钱就把故事讲好,那就根本不需要多大的投资。比如《疯狂的石头》(blog)。反而一些投资很大的影片并不一定拍得好。那些吹捧大片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吗?很难说。

  市场需要多种类型的影片。如果一定要说出个比例,这很难。总而言之,就是要给观众更多选择。现在不少电影院有了多厅放映,谁占大厅,谁占小厅,最后由观众决定。电影牛,就放大厅,小厅可以放映小片。小片也不用做广告,在电影院挂上海报一样可以吸引观众。小片投资小,回收成本不需要太多观众。就像400万投资不需要1亿观众来捧场一样。

  现在有些人说,大片的票房高,观众喜欢选择大片。其实根本不是,那是因为观众没得选,只有选大片。如今,大银幕长期被几部大片占据,如果这些大片的口碑都不好,那将会造成电影市场的整体崩盘。如果市场再出比《黄金甲》更烂的大片来,不仅观众会丧失信心,而且会让很多电影公司都垮台。我经常听说某些外国公司只是因为一部电影投资不当而垮掉了。电影像血液一样是个循环:投资了400万,回收了1000万,就可以很快投资下一部电影。如果每次都不能回收,投资公司就会跳进死胡同。

  大片不是电影的未来方向

  假设《黄金甲》真的投资了3个多亿,那票房能达到9个亿吗?到不了。当时,美国投资了3个亿拍摄《水世界》,只收回1亿票房而惨败,奥斯卡主席当时说了一句话:“大片不是电影的未来方向,也不是奥斯卡的方向。”

  中国有些导演盲目跟美国攀比,其实,美国电影工业的整体投资都是比较高的,在美国市场中,这样的投资是正常的,而如果中国也盲目攀比,甚至以投资额论英雄,这是很错误的。电影首要的是讲故事,其次才是视觉效果。

  老百姓都爱看热闹,想看看这3个亿怎么花,因此,动不动就号称投资影片投资2亿或者3亿,可是,真的有这么大的投资吗?他们之所以说投资这么大,就是要给老百姓造成一个印象:这个电影是用巨资打造的。这个投资真的有那么大吗?如果投资不是这么多,这种行为就是欺骗老百姓,其实就是商业欺诈。观众也应该自省,我们不应该关注电影的投资额,而应该关注影片的质量。

  应市场的需求,国家已经开始在扶持青年导演了。国家也开始认识到,市场不能被一部大片所垄断,否则太可怕了。这样会造成电影的崩盘。

  媒体不能被大片收买

  媒体不能被大片买断,娱记要有职业操守,更不能被收买。我觉得媒体应该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很多大片上演时,大量的媒体的表现是十分丑陋的。而现在,全国媒体都开始反思。至于每个媒体的动机和立场各是什么,我还不太了解。但我认为其中肯定会有诚恳地希望对中国电影进行监督的媒体。

  我很支持贵报的“大片主义批判”。我们不可能天天都是生猛海鲜人参大补丸,那样我们会七孔流血的。像《黄金甲》这样的大片泛滥,会对社会有毒化作用,会对年轻人的心灵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