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春晚小品需要主题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8日13:30 北京晚报

  从小学学写作文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有主题思想,后来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上,也老是有给文章归纳中心思想的题目,受这种教育长大的我们,在接触任何作品时,都不知不觉地去找它的主题,中心思想。就是这个久已形成的认识严重地影响到了我昨天看春晚的心情。主要是小品,一通热闹过后,总是禁不住问自己,这个节目的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又是什么?后来采访观众,发现有很多人和我有着一样的毛病,所以也都没能轻轻松松地欣赏节目。尤其是看着镜头里台下观众前仰后合,狂笑不止的样子,我越发锁紧眉头,开始怀疑自己,在春晚上找主题是不是有点“二”。

  我采访A小姐,她说看几个小品让她看得都快睡了,她给冯巩

相声总结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但这和冯巩一上来就喝个好几碗水没关系,也跟剧组导演是不是看肉给角色扯不上边。她觉得主题和笑料把人往两边扯,所以怎么也不能专注地看下去,自然困了。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大家的问题,我采访了B先生。他是某单位的小领导,对主题很敏感,概括性强,说话也能上纲上线。B先生说他能感受到春晚的主题,节目单上光“和谐”俩字就出现了六七次,歌舞节目也欢腾喜气,展现着盛世盛景,可有些小品创作立意确实不明朗。他举出黄宏的小品《考验》,B先生说:“如果从字面理解它的主题是提倡‘听老婆话’,可黄宏又说就是因为这样曾经贪污,老丈人就说那要看是好老婆还是坏老婆,于是一家人的心结化解了。看到这儿,我又觉得,它的立意是‘劝大家找个好老婆’,可这不是废话吗?”我记得这个小品的包袱是个老笑话,至少我在电视剧《浪漫的事儿》里听何冰说过,挺逗的,但整个小品的情节都围着一个笑料编,有点小题大作不说,没有主题容易让观众看得迷糊或者曲解。

  后来我给正在准备高考的我妹妹打了个电话,我想她正是总结主题技巧最熟练的时候。没想到我还没表达完用意就被我妹妹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顿,大概意思是,春晚太“土”和生活严重脱节,还不如考试题与时俱进的快。我妹妹说了俩小品,提出俩问题。一个是潘长江的小品《将爱情进行到底》,说的是一对离异夫妻因为网恋又走到了一起的故事。妹妹说这个小品放5年前都不算新鲜的,那时候网友就都视频聊了,如今最差的网吧也都配上了带麦克风的耳机和摄像头,谁还网恋半年没见过面呀?妹妹说的第二个问题是,郭达、蔡明的小品《送礼》,俩家长送的是MP3和MP4,妹妹说这俩东西的价值也就刚够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报名费,如果主题是想表现学校主任的廉洁,也太没说服力了。

  接近零点,赵本山的小品出场了,可这时耳边烟花爆竹声的巨响盖过了电视机,后来采访了好多人都说因为下楼放炮,没看上赵本山的小品。在娱乐圈工作这么多年,赵本山的小品我看出了主题,讽刺的正是掀起策划了一幕幕“炒作”事件的“娱乐推手”,让我想起了他们中一些人的勾当和嘴脸,不过我恐怕,大多数没有我这么切身感触的观众依旧找不出它的主题。金力维J187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