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电影评论:好莱坞 外国导演的另一个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19:00 新浪娱乐

  据《洛杉矶时报》6日报道,尽管最近外国导演在奥斯卡等颁奖典礼上风光了几把,但他们要想取得与本土导演平起平坐的地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好莱坞现在流传着一个笑话:那些外国电影天才赢得了奥斯卡太多的关注,以至于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卢·道博斯想在柯达剧院周围建起一道20英尺高的栅栏将这些外国导演挡在外面。

  的确,无论是最佳导演、剧本类奖项、配乐,还是电影艺术,抑或服装设计,本届奥斯卡可以说是国际电影艺术家的一块大型公告牌。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的《巴别塔》获得了7项提名,吉尔勒莫·德尔·托罗执导的《潘神的迷宫》更是赢得6个提名,而这不过是外国导演如何为电影业带来新一轮能量和创造性的其中两个典型例子。

  电影业对外国电影摄制者兴趣倍增,但这正是对外国导演提出警告的最佳时机。虽然好莱坞的历史中写满了外籍导演的成功传奇,恩斯特·卢比西奇、比利·威尔德、李安以及阿方索·卡隆等都在异国他乡大放光彩,但是其中也布满了失败与挫折,只不过大家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对外国导演的不幸没有给予更多关注罢了。

  事实上,许多外国导演为了过渡到好莱坞都在苦苦挣扎。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他所执导的《帝国的毁灭》好评如潮并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西斯贝格受雇于华纳兄弟公司,曾执导妮可·基德曼主演的惊悚片《致命拜访》,剧本创作灵感来自于唐·西格尔的经典科幻小说《人体入侵者》。西斯贝格于2005年底接到拍摄任务,但是华纳兄弟对结果极不满意,不得不让《黑客帝国》创作人安迪和拉里·华超斯基重写剧本,并于去年雇来了曾执导《V字仇杀队》的詹姆斯(blog)·麦克特格为摄制组工作,今年初为了重新拍摄又花费了将近1千万美元。

  索尼公司出品的《预言》即将上映,这部桑德拉·布洛克领衔主演的惊悚片由土耳其裔的德国导演门南·亚泼执导,他在德国完成一部鲜为人知的电影后却收到了好莱坞的盛情邀请。但是他也同样经历了一段崎岖的旅程。去年夏天他参与了在好莱坞的第一部影片,但是之后他却被解雇了,另一名制片和电影编剧接手了影片重新开始剪辑。经过内部激烈争论之后亚泼才又入主该片。

  导演阿来让德罗·阿格莱斯蒂去年为观众带来了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热门影片《触不到的恋人》。但是在早期的导演生涯中他也曾遭遇亚泼同样的命运,在后期制作时被扫地出门。

  与电影摄制组的强势政客和电影明星打交道可能会使人遍体鳞伤。荷兰导演麦克·范·迪恩凭借《角色》拿下1997年的最佳外语片,许多好莱坞电影公司都向他大献殷勤。他踌躇满志地和罗伯特·雷德福、布拉德·皮特一同加盟《间谍游戏》摄制组。但是两年之后,他突然被炒了鱿鱼,而由托尼·斯科特取而代之。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工作过。

  有些幸运的导演已在好莱坞绽放光彩,比如德尔·托罗为革命电影公司执导了《地狱男爵》,意大利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为索尼执导了《当幸福来敲门》。但是很多导演还在不停地奋斗。李安最为失败的作品就是以电影公司为中心拍摄的《与魔鬼同骑》和《绿巨人》

  最令外国导演诧异的是他们最终意识到实际上他们无法掌控影片。极具个人风格的欧洲、拉美导演,或者就像总统所说的那样,他们是决定者。而在好莱坞,权力通常被分散到电影明星、电影工作室或者有权有势的制片人手中。但是多数外国导演并不习惯于权力被肢解得四分五裂,他们疲于想要掌握创作的控制权时,却发现自己被贴上了不合作的标签。

  德尔·托罗说:“在欧洲和墨西哥,你能拥有一个导演高高在上的独创王朝。而在好莱坞,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智囊团,为了使这个团体更为光鲜夺目导演也只是其中的一分子。在拍摄《变种DNA》期间,我一共和5个不同的编剧合作过,总是感觉自己也是个可以被替换的商品。两者存在本质的差异。在欧洲,更换导演是一个大丑闻。在这里每天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电影明星掌握了很大的操纵权。对于每个“雷德福”来说,虽然雷德福不再信任范·迪恩,但是还有布洛克鼎力支持亚泼,还有威尔·史密斯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始终站在穆奇诺一边。索尼电影主席艾米·帕斯卡说:“这百分百是威尔的主意。我看过穆奇诺执导的一部意大利电影,非常喜欢。但是后来当我和穆奇诺见面时我才知道他甚至都不会说英语!所以我肯定就打消了雇用他的念头。但是威尔坚信穆奇诺会拍出一部伟大的影片,事实证明威尔是对的。”

  西斯贝格在《致命拜访》剧组的经历更为错综复杂。影片放映之后公司认为打斗场面不够。虽然导演本人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但是他的代理人声称打斗不足错不在西斯贝格,因为预算的约束才剪掉了很多打斗镜头。华纳主席阿兰·霍恩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需要重拍,就像通常的情况那样,奥利弗不再合适这个职位,所以我们请了别人来当导演。我认为我们经常和外国导演合作——只要看看阿方索·卡隆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所作的杰出贡献就明白了——所以我可不会那么肯定地说这类问题和国籍或者文化差异有关。”

  但是文化差异仍然是无法避之不谈的话题。好莱坞的人说德国和荷兰导演专横傲慢,认为意大利导演过于情绪化,而日本导演又让人难以捉摸。在拍摄《断背山》的时候,有人批评李安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好莱坞已经习惯了满屋子是鲁莽急躁的骗客,也许李安的风格正是显示了一种宁静致远的自信。在好莱坞有一种远比英语更难掌握的无法言传的语言,那就是导演能否有耐心听完突然闯入的公司指示或者影星们的抱怨焦虑。

  好莱坞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没法简单地翻译为另一种语言,比如亲吻屁股的艺术就会让人难以理解。在好莱坞制作电影可能是种令人感觉糟糕的经历。与好莱坞相比,通常外国导演的后期制作时间表安排得较为轻松。与一个小团队共同完成工作量惊人的工作室制作任务会使有些人沮丧畏缩。导演说失去创造力尤其令人胆寒。

  索尼经典联合总裁迈克尔·巴克尔在过去几年中和无数外国导演打过交道,他回忆起路易斯·马勒接触其第一部好莱坞影片时的情形,他说:“对马勒来说,他感觉工作室的人员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当他开始制作类似《漂亮宝贝》等展现其私人风格的好莱坞影片时,他的事业已达到了顶峰。”

  好莱坞有个坏习惯,那就是他们迷恋一位外国导演完全只是因为那人恰好符合时下流行的口味。但是好莱坞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实现雄心抱负的平台,而只是丢给外国导演一堆最为普通的惊悚片,套用剧组的话来说,希望他们所带来的新鲜感或者视觉风格能够提升影片档次。也许有关选角导演的最糟糕的例子就是安东尼亚·伯德,拍完热门独立影片《神父》之后,影片中有关乱伦和同性恋的情节在天主教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迪斯尼随后安排她执导《疯狂的爱》,没有头脑的德鲁·巴里摩尔出演了这部讲述私奔情侣故事的影片,拍摄完成后几乎没有人关注过这部片子。

  当麻烦发生的时候,很难说这究竟是谁的过错,错在公司雇用了一个煽情的电影艺术家又把他当作一个荣耀的摄影师,还是错在导演太天真或过于投机取巧,实在是难以分辨。毕竟,现在许多国家的电影业已经崛起,没有人再迫于无奈来好莱坞闯荡。但是你一旦来到这里,你就需要一个厉害的人在关键时刻为你独当一面。卡隆最为出色的两部好莱坞影片都是他和一个极其支持他工作的制片人合作的结果,在《小公主》中是和马克·约翰松合作,而在《人类之子》里他又得到了马克·亚伯拉罕的协助,这绝对不是什么巧合。

  德尔·托罗说:“你必须小心谨慎地挑选你的制片人,因为这就像是一场婚姻——你需要找个信任你的人。当其他外国导演让我给他们一些建议时,我提醒他们那个多数国家都有却很少使用的字‘不’。这是个强而有力的字,在好莱坞,如果你想要避免做错事,使你拍摄的影片免于其害,那么你就得乐于使用‘不’。”(杨孝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5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